人的表情也能成为语言吗?是的。
比如有人形容一个女孩“眼睛会说话”,眼睛真会说话吗?当然不会。但那水灵灵、亮闪闪、深幽幽的目光或许传递着某种信号、蕴藏着某种深意,那就是一种令人猜想、回味的语言。又如人们常说的“看领导脸色行事”,脸色当然也不会说话,但那脸色或喜或怒,或阴或晴,流露着他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和意见倾向,那也是一种让部属去猜测、去领悟、去决定自己如何行事的语言。
从广义上说,表情语言也属于肢体语言的一种,但由于它具有特定的形象、内涵和表达方式,也可以区别对待。
表情语言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面部肌肉和口腔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状态,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往手段。作家艺术家往往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绘,栩栩如生地展现其内心情感和精神风貌。表情语言运用在领导讲话中,同肢体语言一样,也是为语言表达服务的,是随着语言表达的变化而变化的。使用得好的话,同样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实际上,领导者发表讲话,是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同时起作用,三者相互配合、浑然一体,才能把作用和效果发挥到极致。而且相比较来说,正如前面谈到的,肢体语言不能乱用、滥用,而表情语言则与口头语言紧密相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配合、衬托作用。
先说眼神表情。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任何人的心理活动都能通过眼神得到活生生的体现,或明亮、或暗淡,或犀利、或柔和,或灵动、或呆滞,或坚定、或迷离,其实都是心理活动的反映。著名诗人舒婷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心中有一渡重洋,流出来只是两滴泪珠。”虽然只是两滴泪珠,但从中可以窥见其内心涌动着多么深广而丰富的感情浪潮啊!领导干部发表讲话也是这样,眼神的变化也流露着内心的声音,映射着情感的变幻。比如表述某一奋斗目标时,目光坚定而明亮;总结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时,目光热烈而自豪;批评某些不良现象时,目光像刀子一样寒光逼人;向人们表达敬意和美好愿望时,目光像阳光一般热烈而温暖。所以我们为什么强调领导讲话不能一味低头念稿,而要重视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呢?道理就在这个地方。而且,当你感觉到台下乱哄哄有人说话或做其他与会议无关的事情时,可以暂时停下不讲,用目光扫视全场,哪个地方最乱就死盯哪个地方,听众的注意力马上被你吸引过去,会场秩序也马上会好起来。这时候的眼神就是一种无声而严厉的批评语言,能产生强烈的震慑效果。还有,讲话时看着听众,听众也必然看着你,你能从这种眼神交流中读懂观众的反应、体察听众的情绪,从而受到提示和激励,把话讲得更好。
再说颜面表情。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颜面表情则是心灵的晴雨表。大笑是晴天,微笑是晴天多云,郁闷是阴天,忧伤是绵绵细雨,生气是雷阵雨,大怒是狂风骤雨,由怒转喜是雨转晴,由喜转怒是晴转雨,如此变幻莫测,反复无常,勾画出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领导讲话时的颜面表情同样反映着内心的“气候”变化,配合着语言起伏跌宕地奔流,翻卷着爱与恨、喜与忧、严厉与友善、刚强与柔婉的感情浪潮。看吧,或双眉舒展,透露出欣慰愉悦的心情;或怒目圆睁,喷射着惩恶驱邪的烈火;或嘴角紧抿,体现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力量;或笑靥如花,**漾起热情友好的春风……这些,难道不是一串串写在脸上的生动语言吗?有人说,当领导的人不必喜怒皆形于色,要善于把感情隐藏起来,要表现得内敛一些、城府深一些,尤其在面对公众讲话时,不要表现得太过直露,要留有一定余地。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领导者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即使在公务活动中也会有喜怒爱憎的感情流露,很多时候它还关系到立场、态度能否得以充分表达,干吗非要把它隐藏起来呢?在一定角度上说,隐藏就是虚伪,就是欺骗公众,不仅影响讲话效果,也影响自身形象。也有一些领导者生性就比较内向、沉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需要或者不会使用表情语言,只要他说的是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的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表情语言,无非表现的程度、色彩有所不同而已。
关于表情语言的运用,一是思想上要有这种意识,要重视并善于发挥它的作用。有的同志缺乏这种意识,只管埋头念稿,眼睛不看台下,脸部肌肉僵硬,像木头那样毫无表情,像机器人那样生硬呆板,讲话效果当然好不到哪里去。二是如同肢体语言的表达一样,使用表情语言也要做到落落大方,自然放松。有的同志有怯场的毛病,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人头、紧盯着自己的几百上千双眼睛,心里紧张得直打鼓,甚至像小媳妇那样害羞,这种情况下当然用不好表情语言,勉强用的话也会显得做作、别扭,效果反而更糟。所以要加强锻炼,有时还可悄悄对着镜子自我训练,久而久之就可得到改善提高。三是要注重表情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协调配合。这首先需要提高讲话的质量,要切合实际,要生动鲜活,要务实管用,这样表情语言才对得上“调”、配得了“套”,派得上用场。有的讲话满篇的空话套话、大话假话,本身就没有多少真实的东西,没有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像和尚念经那样枯燥乏味,那么表情语言往哪发挥去呢?要发挥也是表里不一装模作样,让听众看着难受,那还不如别浪费表情算了。
与表情语言的表达密切相关,讲话者的精神状态也至关重要。从广义上说,精神状态也是表情语言的一种,甚至还对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所谓精神状态,是指人的思想意志、心理思维、外在风貌的不同状况,一个人假如意志脆弱、消极悲观、萎靡不振、怕苦畏难,就是精神状态不好。我们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无不受到精神状态的支配,每一项事业的成败无不受到精神状态的左右,同样道理,每一个领导的讲话效果好坏也无不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不难想象,一个没精打采、有气无力的领导者上台讲话,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和口头语言又如何发挥得了作用呢?当然,领导者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也会有失望、悲观、痛苦的时候,但唯其如此,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学会克制和忍耐,不仅在工作上要表现出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昂扬锐气,在发表各种讲话时也要表现出波澜不惊、淡定从容的浩然大气。尤其在工作中遇到某些重大挫折和困难、干部群众士气低落的时候,领导者如果能以这种精神状态进行动员号召、宣传鼓动,就能让与会者看到光明与希望,重新振作精神,迸发出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反之,要是连领导者自己都看不到希望、打不起精神,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