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告诉你

6

字体:16+-

下午 4 点了,整个大厅里已没多少人,真的有点儿坐不住了,怎么还不点我的名呢?

正在这时听到了广播叫我的名字,不知是喜是忧推了门进去。

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三个人:一个铺着毯子的长条桌后坐着一男两女,中间的是我的指导老师,我一下蒙了,这可是个主考官位呀!

是呀,真的小看不得!

两边是两个年龄都在 50 岁以上的老师。那个女老师戴着眼镜,我站在离他们两三米远的小桌前问好老师们,示意我坐下后才坐下来。

我报了名号单位,就见那两个老师在翻看我的论文。

玉洁老师问怎么选了这么一个选题?

我崇拜梁晓声,因他是贫民作家。

老师让我简述一下论文。

作家以自己独特的目光,对社会、人生及生活的感知审视聚焦后,凝聚笔端,然后奉献给读者。一部好的作品读后可以引人深思,受到启迪,感悟觉醒,催人奋进,以至影响一生。《泯灭》不在于他重复地写金钱写女人,而在于他以**的理性,甚至以献身祭坛的悲壮,在拷问着正在膨胀和泯灭的灵魂,并在时代的悖论中倾向理想主义的天平。这可看作是作者的忏悔录,因主人公的名字就叫梁晓声。

老师提醒我说个梗概就可以了。

我的文章分三个部分。

第一,大变革的时代滋生着他的畸形儿。每一个时代,都在铸造着他那个时代的人,即那个时代人的形象和他的灵魂。人之初始,本性是善良的;动乱之秋,未能弥合的心灵创伤;膨胀物欲,彻底毁灭人生。

第二,人类道德的滑坡,使人走向堕落。道德者,天之本,地之本,人之本。大变革的时代要改变一个人如同儿戏似的。这个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但毋庸讳言,人的道德水准却是每况愈下,已到了可怕的地步,人足以自己毁灭自己。可怕的语言现象,真话已经死亡;扭曲了的灵魂,男人女人的悲哀;嫉妒而生邪念,由人而变成魔。

第三,驱除邪恶,从泯灭中醒来。我以为作家的可取之处不在于他复制了这个时代的某种悲哀,某些男人女人的悲哀,而在于他透过人们已经熟视无睹的现象和几乎泯灭的灵魂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告诫:某些东西已在我们内心里泯灭,并开始死亡;某些东西已从我们内心里滋生,并开始疯狂膨胀。解剖自我,面目可鄙可恶可恨可憎;呕吐肮脏,按摩灵魂的经络和穴位;感悟人生,期望着明天本性的复归。

老师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的小桌面上放的是论文,但没有时间去翻看。这个框架是我背下来了的,这一点儿不难,这时我是以低缓的语速来表述的,我们是以神情和眼睛在交流。

我的老师说可以了。

这时我没听她的,有人告诉过一般在 10 分钟左右,这才几分钟,一定要把话说完。我的结尾是:当你败坏得不能再败坏的时候,你面临的就是彻底的毁灭;当你感悟到不能再随波逐流再堕落下去的时候,你就可以摆脱邪魔的缠绕;当你要和泯灭的我彻底决裂的时候,那你就可能成为真正的我;当你先天的我显现出来的时候,那你就是本来的大写的我。

啊呀!真没想到你的论文这么棒,怪不得能在《DL文艺》上发出来。

我说完了,望着老师们,他们面露笑容,交换了一下眼神。

男老师提问,这本书里哪个地方用了象征的写法?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在脑海里迅速搜索了一下,立即说:三味书屋前的那把火,焚烧了那些书,书屋老人的绝望,都用了象征的手法。

真有你的,吓死我了!要是第一问说不知道答不出来,该多没面子多难受,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

你读过几本梁晓声的书?

只读过《今夜有暴风雪》。

他没有再提问。

她小声问那个戴眼镜的女老师什么,那个老师摇摇头。

老师说好了。

我对三位老师说:谢谢!站起来鞠了一躬。

女老师说你的字真好看,她看的是手稿。

谢谢您夸奖!

男老师说,你的论文写得很好,其实你的那篇也很好的。

您是wei老师呀,谢谢您的关心!上次交过答辩费的,这次又交了一份。就是想那份应该是给指导老师的。

可到校务处退给你。

不用,那是给您的。但我没有说为什么不用那篇论文。

老师没有告诉你给多少分吗?

没有,不好意思问,也不应该问吧?没听别人当时说分不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