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归那一年的 10 月份,历时 3 年半,这个培训中心落成了。
这下好了,在这儿有你的一个座位了!
……
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不忍心纠正你。
我的想法是离开这个小城,到市里定居下来,当初转业时,按政策规定,我们全家的户口都已转到了市里。
哦!原来你已经是城里人了。
说起来我要十分感谢军转办的小王女士。
在军转办办理关系时,她用万年历将我的农历生日转换成跨年公历,还要将我全家的户口转到市里。
我没有房子,没地方落下户口,等有房了再转过来吧!
她看了我一眼:你现在是正团职转业军官,家属子女可以随迁的。符合条件的转业干部按政策规定可以挂靠户口,或是单位集体户,或是部队家属房。
幸亏遇到了一个好心女人!
随后我将户口挂在了水警区的家属房。
后来我想换部门去做编辑记者这类工作,单位领导们为我着想,让我去了总编室的检查科。这可是个有责任的活儿。
我知道,这要有相当的学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宗教、数理化物、文学摄美,涉及广泛,无所不及。我还听说出了差错处罚也是极为严厉的。
你说得都对,我虽不精,但有精者,文科长就是这样的人才,一次全国副刊评比,半年的出版竟然是零差错,获第一。还有那个小伙儿小汪,几乎可以一目十行,差错无处藏身,也就能者多劳。好在我是个责任心极强的人,是个特认真的人,我觉得经过一个时期还是可以胜任的。至于处罚我是知道的。
进了这个只能摆上四张桌子一对小木沙发茶几的小间,我成了个多余的人,没有我的一席之地。
我的武器只有两件:一支红水笔,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刚进入时没有座位,也没人呈版给我看。
这是人们不相信你。
是的,有谁能相信一个多年在工地看摊的打更人?检出错来扣钱事小,见报出了错那可是丢人现眼,十几万份,大报无小事。你是谁?人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你?
我仍和 4 年前一样,日未出从家而出,日落了才回到家。
我坐在沙发上等人,这个说法不确切,应该说是等稿。人一拨拨进来又一拨拨出去,我真的不仅是个多余的人,还是个障碍物,本来房子就小。
你不难受吗?
你说呢?不仅难受,我还看得出来,从面前擦身而过的人也很尴尬。跟我打招呼不是,不打也不是。看到同事们快速检查忙得不可开交而我却无所事事,要是地上有个洞,我就钻进去。
这样了一个礼拜,看样子还得继续下去,我真的有点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