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日益衰老的父亲和日益衰落的家境,余琦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应该适应新社会,应该自食其力,应该养家糊口了。
这一天,她告别了父亲,拎着一只大行李箱,背着一个鼓囊囊的大背包,从乡下赶往海河城的老宅。她不会种田,但她相信,她能够以学得的知识独自营生。
行李箱用久了,显得有些破旧,但箱子里面,余琦那些半新不旧的衣服,却干净整洁,摆放有序。
除了衣物,行李箱里还有一大摞书和一个包裹。包裹里面,珍藏着她最喜欢的一本书《巴黎圣母院》。书里面,还夹有一幅画——法国画家、雕塑家弗朗索瓦?热拉尔的著名作品《普赛克第一次接受爱神之吻》。另外还有一对银质手镯是母亲传给她的爱物。
母亲临终时,将余琦叫到床前,把一包金银首饰交给她,希望她好好保存。十几年来,余琦用心收藏着这些怀念母亲的载体。离开家时,她把其他的金银首饰都交给了父亲。但是,这对银质手镯,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一直贴身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她就认真阅读和欣赏母亲喜欢的作品。巴黎圣母院里面那个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与上流社会道貌岸然、蛇蝎心肠的副主教克罗德形成鲜明对比。经典的故事,帮助她洞悉人世间的丑恶与善良。母亲也曾给她讲过普赛克公主的故事。美貌绝伦的人间公主普赛克,引起美神维纳斯的嫉妒,派儿子丘比特去伤害她。丘比特奉母之命去见普赛克,却对普赛克一见钟情,深深地爱上了她。《普赛克第一次接受爱神之吻》画的,便是他们初见时纯洁的第一吻。尽管余琦的初恋受到了挫折,但是美丽的爱情故事植入了她的灵魂,她不知道,自己的真爱会在何方。她带着这本书和这幅画,重温过去,走向明天。
女儿走了,用人也走了。余俊豪感到前所未有的凄凉,他开始夜夜咳嗽。民间中医诊断,他也染上了伤寒,又过了三个月,余俊豪在自己的老宅病逝。结束了他的一生。
父亲去世,再一次让余琦伤痛欲绝,她深深地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夜深人静,在世界完全安静下来的时候,余琦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双亲离去,她感到自己是那样孤独,那样无助……
生活的磨难,没有打垮余琦,她提醒自己要勇敢地活下去。她知道,只有坚强地活着,才能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和爱。只有坚强地活着,才能让父母赋予自己的生命,展现应有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