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到天边救母亲

字体:16+-

1951年,新兴的市政府正在招募一批新的工作人员,这给希望适应新时代的余琦带来了机会。

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她轻松地考上了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生活。

秀外慧中、聪明伶俐的她,很快熟悉了革命理论和革命口号,理解了革命思想,适应了新的工作。

作为市政府少有的文职人员,余琦每天都要誊写材料,加班加点。她似乎忘记了自己过去是一名从不抛头露面的大家闺秀,工作起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慢慢地,市政府方方面面的人都认识了美丽能干的余琦,并且十分认可这位新的知识女性。然而,余琦并不知道,即便自己有才有貌有文化,由于家庭出身,单位还是不能重用她。不过,单纯的她,也没有太多的奢望。她感到,自己能够历经战乱平安活下来,就是一个奇迹。做好每一项工作,是自己的本分。

18岁的姑娘一朵花。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幸存下来的余琦,像一位上天庇护下的天使。她,有着天使般静穆的气质,仙女般惊世骇俗的美貌。即便是那些被魔鬼撒旦的幽灵控制的人见到她,也能被她唤醒人类的善心和良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海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不足百人。青砖黛瓦两进院落的大院,占地不足三亩。大家每天在前后院子里进进出出,意气风发,格外忙碌。

大院后面的院落中,东西两侧各有一株白玉兰,长得有三丈多高,比青砖的院墙略高一点。当这一年的早春来临的时候,其他的花木仿佛都像死了一样,只有这两株高大的白玉兰,开满了雪白的花朵,远远地看去,就像是许多白色的蝴蝶,落满了光秃秃的树枝,娇艳欲滴。

那些在院子里面忙进忙出的人们,并未注意到那两株怒放的白玉兰。而余琦,却发现了它们的美。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她会到后院中,仔细地品味白玉兰树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寂寞而又高傲的美。

观赏着白玉兰,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余琦禁不住暗自神伤。但她不知道,她在赏花,屋子里有人在偷偷地看她。如同怒放的白玉兰,她的美,显得与众不同,让人不可抗拒。

新四军五师政工干部出身、海河市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海河市副市长董志峰就是余琦的欣赏者之一。

董志峰身材高大,个子在一米八以上。古铜色的国字脸上,浓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鼻梁英挺,嘴唇微厚,嗓音洪亮。深蓝色的中山套装,包裹着他隆起的、健壮的胸肌和膀臂,他的双腿显得粗壮而结实,整个人散发着浓浓的阳刚气质。他出生在一个乡村私塾老先生家里,从小跟教私塾的父亲学文化,也干一些农活。

后来,董志峰参加了新四军,留在市委工作队工作。从一个士兵到年轻的副市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董志峰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其他同事打仗都是好手,但是如何管理这个城市,如何把握好政策的尺度,组织农民自救,却让他们感到施展不开手脚。因而,市里面的大事,总是依赖粗通文墨的董志峰。为此,他感到十分自豪。同时,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很快,董志峰便发现,在他隔壁办公室里负责整理文件、从不多说一句话的余小姐,是一个好帮手。无论多么复杂的文件,很快,她就会梳理得有条有理,无论是怎样的文书或文体,她都擅长。以前他在做政工干部时,是出名的笔杆子,一般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他算是棋逢对手,遇到真正有文化的人了。

于是,他习惯有事就去找这个余小姐。后来,他发现市政府的人,都关注着这个余小姐。有人看到他从余小姐的办公室出来时,居然会悄悄地问他,她的身上是不是很香?然后偷偷地笑一笑,走开了。

他本想叫住这无聊之人,严厉地批评一下,却发现自己没有那个底气。因为,她的身上确实有一股淡淡的幽香。一名老文书对他说:“她受过新式教育,是一个好女人。如果不抓住机会,恐怕要错过这位美人呀!”

听到这些话,他突然感到神情恍惚,仿佛不知不觉坠入到云雾之中。当天傍晚,看到余琦走出市政府大院的背影,每天为了工作忙得团团转的他,突然有了许多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