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到天边救母亲

字体:16+-

1975年夏末的一天,董欣、董霞俩姐妹回到家中,一起来到了坐在堂屋松树图下的余琦面前。姊妹俩告诉她们的妈妈:革命青年志在四方,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已经报名上山下乡了。

“雏燕”即将飞翔。知书达理,经历了种种生活磨难的余琦,含着热泪,闭上了两边已现鱼尾纹的双眼,点头表示同意。

董欣、董霞俩姐妹即将“远行”,余琦开始为她们准备行李,从床铺上的到身上穿的,还有洗漱用的,甚至针线包都准备了。

尽管她们已经懂得了很多事情。但是,在母亲的眼里,她们总是没长大的孩子,没有出过笼的小鸟。千叮咛、万嘱咐,余琦希望孩子们在没有她呵护的日子里,把每一步都走好。

市知青办特地在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欢送知青下乡,场面隆重而又热烈。红旗飘扬的体育场里,人头攒动。

戴着印有“知青办”红袖章的会场主持人,站在高高的主席台上,声音洪亮地说道:“同志们,今天,我们海河又有一批知识青年在这里作短暂集结之后,即将奔赴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会议进行第一项,知青代表表决心。”

高高的主席台上,主持人停了一下,带着赏识的语调说:“现在,有请海河知青代表黎宏伟同志发言。”

就是在这一天,董欣和董霞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叫黎宏伟的男知青。

小有名气的黎宏伟,一向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理所当然地被选为此次发言表态的知青代表。

热烈的掌声中,黎宏伟身着时髦的绿色军装,戴着一顶没有帽徽的军帽,胸配一朵鲜红的大红花,垂下的绢条上印着“光荣”两个字,显得英姿勃发。台下众多知青,向黎宏伟投以羡慕的眼光。

“咳,咳……”黎宏伟上台就干咳了两声。显然,面对满满一操场的人,他还是有点犯怵。

会场上,董欣和董霞两人手拉手,猫着腰。一边抬头眺望两边插满红旗、摆放着锣鼓的主席台,一边说“对不起!对不起!”一边拼命地往前挤。不时撞到和她们一样、胸前戴着大红花的男女知青们,男知青们纷纷回头,看她们姐妹俩。

一位知青开玩笑说:“我说这两位女同学。你们想见我们班长黎宏伟,不至于心情这么迫切吧。说不准他就和你们分在一个生产队呢!”

妹妹董霞听到这话站住了,生气地望着这名男知青,认真地说:“谁稀罕你们什么班长、什么黎宏伟啊?”

台上的黎宏伟豪情满怀,踌躇满志地说道:“我们坚决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广阔的天地里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扎根农村……我们要像保尔?柯察金一样,把自己炼成一块钢铁,炼成一块金子,为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

台下的年轻人深受感染,报以经久不衰的掌声。

黎宏伟讲完后意犹未尽,样子很豪迈,像个大领导似的原地鼓掌,久久没有离去的意思。

主持人不得不提醒黎宏伟:“请黎宏伟同志回到座位上去。”黎宏伟很尴尬,跑下台去,台下哄然大笑。

这时,体育场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主席台上,会场主持人说:“同志们,这批下乡知青中还有一个非常耀眼的亮点。有两名女知青,是同胞姐妹,她们中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告别大城市,一道手挽手肩并肩,加入了我们知青行列!”

主持人喊道:“这对姐妹的名字叫董欣和董霞,请俩姐妹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

许多男同学议论起来。哦!原来她们是俩姐妹一起下放。主持人说:“安静安静!来,大家认识一下。”全场鸦雀无声。

董欣和董霞显得有些不自在,俩姐妹不得不站起来。当她们面带腼腆地站起身来时,全场一片惊叹声,男知青们目瞪口呆,有人甚至两眼发直。

送行席上,余琦恋恋不舍地擦拭着眼泪。

欢送会结束了,人们涌到大街上送行。街道两旁,茫然错愕的老头老太太,眼露惊奇的中年女人,不时跑到卡车边挥手示意。卡车上,都是同样穿着绿军装、满脸稚气的男女中学生。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海河城蔚蓝的天空下,沿街都悬挂着写有“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字标语的横幅。宣传车、锣鼓车、载满男女知青的一辆辆卡车缓缓行驶在大街上。

汽车越开越快,越开越远,随着车尾飞尘的扬起,俩姐妹和母亲余琦越隔越远了!董欣和董霞使劲地向妈妈挥手……直到看不见妈妈和弟弟妹妹的身影……

一会儿,载满男女知青的几辆大卡车,驶入农田间的土路上,扬尘将车上所有男女知青涂成了灰人。姐妹俩发现,刚才上台讲话的那个知青代表黎宏伟,居然真的与她们在同一辆车上。

随着汽车离城市越来越远,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灰暗的天空、崎岖不平的土路、荒芜的田野。

刚才还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彩旗飘扬。现在,远处的田埂上半天才能看到一个人影,和城里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