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到天邊救母親

字體:16+-

同乘一輛大卡車的三十名海河知青,被分配到了黃家灣大隊的黃家灣知青點。

簡單的歡迎儀式後,知識青年們被安頓住進了新蓋的紅磚知青宿舍,大家開始安營紮寨,安置自己的行李。

知青大院的正中,還建有一個籃球場,知青帶隊幹部和大家住在一起。

很快,到農村的第一個夜晚降臨了。荒郊野外,四周一片寂靜,寂靜得有點讓人害怕。宿舍裏,煤油燈的燈火忽閃忽閃的,讓人感覺有幾分淒涼,幾分恐懼。

這一天,是不平凡的一天。這一天,倆姐妹開始了離開媽媽的生活。這一天,將被無數的知識青年銘記在心,因為,這一天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和命運。

對姐妹倆來講,這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也是一個陌生的夜晚。她們的人生軌跡也將因此而改變。董欣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媽媽辛勞的身影時時浮現在她的眼前。想到媽媽含辛茹苦養育她們的點點滴滴,她禁不住熱淚盈眶,淚水打濕了枕巾……

第二天,公社在大隊部組織知青學習一天。

全公社一百多名知青,默默地坐在稻場上,認真聽取公社書記盧俊義講解上山下鄉運動的政策和意義。

書記盧俊義鼓勵大家好好幹,虛心向貧下中農學習,以苦為榮,以苦為樂。

講完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政策,書記盧俊義跟大家介紹公社的概況,還有各大隊、小隊的具體情況。包括公社的小賣部、赤腳醫生等等。

盧書記說,以前,這裏的土地屬於地主富農,農民生產的糧食都是屬於他們的。現在這些土地屬於集體,所以,生產的糧食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交公糧,剩下來的部分按照國家計劃製定的價格,統購統收。

完成了這兩個任務之後,剩下的糧食就是公社社員分配的口糧。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定額,青少年有青少年的定額。當然,作為國家的人才,知青們的定額是比較高的。盡管知識青年是作為一個集體,大家在一塊兒共同生活,但是社員們是要完成一定的工分,才有可能分到足夠的糧食,因為社會主義製度的原則,就是多勞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