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齐太公世家

字体:16+-

《齐太公世家》记载自西周初年姜太公开始,到齐康公身死国灭(公元前1046—公元前379年),六百六十七年姜姓齐国的兴亡史。姜姓齐国是春秋第一个霸主,之后被田氏取代。

姜太公钓鱼

姜尚(?—约公元前1015年),姜姓,吕氏,字子牙。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兵学奠基人,周朝开国元勋、首席智囊,姜齐开国君主。死后谥号太公。

姜尚的先祖曾经辅佐夏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今河南省南阳市),也称为吕尚。他出生时,家境已经败落,但刻苦学习,研究安邦治国之道,直到七十多岁,依然穷困潦倒,在家闲居。

时值商朝末年,商纣王统治残暴,西边的周国逐渐崛起,国主姬昌一心求贤,准备一统天下。有一天,姬昌卜了一卦,说“出门狩猎所得非龙非螭(chī),非虎非熊,是一个能辅佐其成就霸王功业的大才”。

姬昌马上带上礼物,乘坐马车出门,在渭水边遇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钓鱼。老人穿得破破烂烂,鱼钩是直的,也没有鱼饵。姬昌上前劝他说:“老人家,这样是钓不到鱼的。”老人笑了笑说:“愿者上钩。”

姬昌觉得这就是他要找的贤人,就跟老人闲谈起来,老人果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谈起政事头头是道。姬昌大喜过望,说:“自我国先君太公就说,会有一个圣人来周,周族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老先生吧!”便称老人为太公望,将他迎上马车,尊为太师。这位老人就是姜尚。

姜尚教导姬昌用兵与权谋,以德政推翻商朝。在姜尚的谋划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姬昌死后,儿子姬发即位,是为周武王,尊姜尚为“师尚父”。

周武王讨伐商纣前,占卜一卦,卦象显示出兵不利,大风雨突然而至,大臣和诸侯们都恐慌起来,姜尚态度坚决地说:“这是上天替我们清洗武器,赐福士兵,那些枯草朽骨懂什么!”把占卜的蓍(shī)草、龟骨都烧了。武王不再犹豫,出兵打败了商纣王。

周武王将齐国营丘(今淄博市临淄区)封给姜尚,是为齐太公。齐太公慢悠悠地去封国,住宿时听见有人说:“我听说机会难得而易失,这个客人这么悠闲,恐怕不是去封国就任的。”齐太公听了这话,连夜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

齐太公正遇上夷族首领莱侯前来争夺营丘,便打败了他们,再根据当地习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业,发展渔业、盐业,附近百姓都来归附。

周成王时,东方诸侯叛乱,成王授予齐太公讨伐东方各国的权力,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过,命你讨伐。”齐国因此成为大国,定都营丘。

齐桓公称霸

姜小白(?—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齐太公的第十二代孙,齐国第十六位国君,著名政治家,春秋五霸之首。死后谥号桓公。

姜小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在位时,荒**无道,各位弟弟为了避祸,逃亡到外国。姜纠带着管仲等人逃到鲁国,姜小白带着鲍叔牙等人逃到莒(jǔ)国(今日照市莒县)。

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内乱,掌权的贵族高氏、国氏与姜小白交好,暗中通知他。鲁国听说齐国无君,也护送姜纠返回齐国。姜纠命令管仲带领军队守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待姜小白一出现,管仲一箭射中他的带钩。

姜小白急中生智,假装倒地而死。管仲以为姜小白已死,马上派人飞报鲁国,姜纠放慢了回国的速度。姜小白等管仲一走,命仆从将自己打扮成尸体,藏在温车(即辒车,古代的一种卧车)中,快马飞奔入齐,即位为君,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派军队攻打鲁国,鲁国战败。齐桓公本想杀死管仲,鲍叔牙说:“如果君王只想治理好齐国,有臣就够了。如果想成就霸王之业,就不能没有管仲。”

齐桓公便写信给鲁国说:“纠是寡人的兄弟,寡人不忍心亲手杀他,请鲁国将他杀死。管仲是寡人的仇敌,要活着交还,寡人要把他剁成肉酱才甘心,不然就围攻鲁国。”

鲁国人害怕,杀了姜纠,囚禁管仲,送到齐国。一到齐国境内,鲍叔牙就给管仲去除枷锁,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大夫,让他主持国政。

齐桓公得到管仲,重用鲍叔牙、隰(xí)朋、宁戚、高(xī)等人才,对内实施改革,实行五家连兵的兵制,发展商业、渔业和盐业,赡养贫民,奖励贤才,对外尊王攘夷、保护小国,君臣同心,齐国迅速强大。

公元前681年,齐国与鲁国会盟。正在商谈,鲁国将领曹沫突然劫持了齐桓公,要求归还鲁国土地。齐桓公答应了,事后又后悔,想杀死曹沫。管仲说:“如果说出的话不实现,就会失去信义,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齐桓公便把土地还给鲁国。诸侯们知道了,都认为齐国守信,愿意听命。

齐国兴盛后,打着周天子的名义,征伐诸侯,辅佐周王室,召集中原诸侯会盟,被推举为霸主,齐国的霸业开始确立。周襄王派人赏赐祭祀祖先的福肉、丹彩装饰的弓箭、天子乘用的车乘(shèng),特许齐桓公不用下拜谢恩。

这意味着齐国的霸业得到周天子的承认,齐桓公的威望达到顶峰。齐桓公开始骄傲自满,想要去泰山封禅。管仲劝阻无用,于是介绍说封禅之礼需要准备远方的奇珍异宝才能举行,齐桓公这才作罢。

齐桓公晚年,管仲病危,齐桓公问他谁能接替国相,齐桓公连举易牙、开方、竖刀三人,都被管仲否定。齐桓公执迷不悟,坚持亲近这三人,三人得以专权。

齐桓公病重,五个儿子各自结党,都想成为太子。齐桓公死后,他们互相攻战,易牙、竖刀等人堵塞宫门,假传君命,屠杀各位大夫,以致宫中无人。齐桓公一代霸主,死后竟然无人问津,尸体被遗弃两个多月,蛆(qū)虫都爬到了门外。直到新君即位,才装棺后向各国报丧,第二年八月才下葬。

齐桓公去世后,公室贵族日益腐败,夺位斗争越发激烈。齐桓公有五个儿子先后登上君位,直到齐桓公的孙子齐顷公在位,才稍稍安定下来。等到齐顷公去世,执政的大夫崔杼(zhù)、庆封先后为乱,造成朝局动**。田、鲍、高、栾四家合谋消灭庆封后,继续内斗,田氏最终胜出,国君废立都取决于田氏。

公元前386年,田和听说韩、赵、魏三家分晋,便流放了齐康公,自立为诸侯。七年后,齐康公死,齐太公的祭祀断绝,田氏正式取代姜姓,占有齐国。

【原文】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刀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摘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译文】管仲病重,齐桓公问他说:“群臣之中谁可以当相国?”管仲说:“没有谁比君主更了解臣子了。”齐桓公问:“易牙怎么样?”回答说:“杀死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不能用。”齐桓公问:“开方怎么样?”回答说:“抛弃双亲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不能接近。”齐桓公问:“竖刀怎么样?”回答说:“阉割自己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不能亲信。”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从管仲的话,最终亲近任用这三个人,三人专权。

词语积累

宁戚饭牛:宁戚,春秋时卫国人;饭,喂。宁戚喂牛时悲戚而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得到重用。比喻怀才不遇,生活困苦,或比喻自荐求官。

风马牛不相及:风,雌雄畜生互相追逐引诱;及,碰到。

两地距离遥远,即便马、牛**追逐,也不会遇到。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见异思迁:看到另一个事物就改变了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

勿忘在莒:莒,莒国。不要忘了在莒国的经历。比喻不要忘本。

卜昼卜夜:白天占卜之后可以饮酒,晚上饮酒没占卜,担心不吉利。形容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毫无节制。

老马识途:途,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