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者即宦官,是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从东汉开始,宦官才全部使用阉人。宦官本来只负责宫廷杂事,不得参与朝政,但是因为与皇帝朝夕相处,获得信赖,从而担任重要职位。东汉一朝,宦官势力极大,多次形成专权的局面,因此范晔特意设置合传。《后汉书?宦者列传》共一卷,记载九位宦官的事迹,本书选取蔡伦、曹腾为代表。
“造纸鼻祖”蔡伦
蔡伦(约61—121年),字敬仲,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市)人,东汉伟大的发明家。
据考证,蔡伦出身于铁匠世家,因为朝廷在桂阳郡设立铁官,蔡家开始与朝廷官员来往密切。
蔡伦年少时好学,对冶炼、铸造、种麻、养蚕等事务都很感兴趣。汉明帝晚年蔡伦进入内廷做事,此后多次升职。汉和帝即位后,他担任中常侍,在皇帝身边侍奉。
蔡伦十分有才学,办事尽心尽力,多次犯颜直谏,指陈政事得失。他后来担任尚方令,主管兵器及宫廷器用的制造。他负责制造的秘剑与各类器械,无不精密,成为后世的法则。
当时,文字都刻在竹简上,因为竹简太厚重,皇帝每次批阅,需要用车子搬运,十分不方便。虽然也用轻便的缣帛书写,但是缣帛价格昂贵,蔡伦就想找到一种廉价的东西来替代。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研究用树皮、麻头、破布以及破渔网等造纸。105年,蔡伦造出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献给和帝,和帝非常高兴,大加赞赏,下令在朝廷内外使用推广。
蔡伦因此立功,被封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人们把蔡伦造的纸叫作“蔡侯纸”。蔡伦改进的造纸技术既方便了书写,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蔡伦也被尊为“造纸鼻祖”。
汉安帝时,朝廷派人校对儒家典籍的文字,命令蔡伦监督此事。
蔡伦曾经受窦太后指使,诬陷汉安帝的祖母,等到窦太后去世,安帝下令彻查此事,让蔡伦自行认罪。蔡伦不想受这种侮辱,便服毒而死。
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人类文明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千百年来受到后世的尊重,造纸行业将他奉为“纸神”。
追尊为皇帝的宦官曹腾
曹腾(生卒年不详),字季兴,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晚期宦官。
汉安帝时,曹腾入宫当差。安帝的大儿子刘保被立为太子,邓太后挑选贤良的宦官伺候太子读书,选中曹腾。
曹腾与太子关系很好,获得太子的欢心,得到的赏赐与别人不同。刘保继位,是为汉顺帝,曹腾升任中常侍,在皇帝身边侍奉。
顺帝驾崩,儿子汉冲帝继位,不到半年也去世了。接着,汉质帝即位,一年多后,被大将军梁冀毒杀。这时,朝廷内部对于谁来继位,出现了很大分歧,以太尉李固为首的一派拥护汉章帝的玄孙刘蒜,另一派以梁冀为代表拥护汉章帝的曾孙刘志。
就在两派争论不休之际,曹腾亲自拜访梁冀,表示支持刘志为帝。最后刘志继位,是为汉桓帝,曹腾因拥立有功被封为费亭侯。
曹腾一生侍奉过四位皇帝,在宫中行事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他推举的人都是海内贤士,先后得到朝廷重用。
有一次,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太守想给曹腾行贿,被益州(今四川省和重庆市一带)刺史发现了他写给曹腾的信,刺史马上弹劾曹腾,要求朝廷处置曹腾。
桓帝认为信是别人主动写给曹腾的,曹腾并不知情,没有怪罪他。曹腾也没有怨恨益州刺史,反而经常在皇帝面前称赞他是能干的好官,人们纷纷赞美曹腾的品行。
曹腾死后,养子曹嵩继承他的爵位,曹嵩的儿子正是魏武帝曹操。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魏明帝追尊曹腾为高皇帝,曹腾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被追尊为皇帝的宦官。
【原文】时蜀郡太守因计吏赂遗(wèi)于腾,益州刺史种(hào)于斜谷关搜得其书,上奏太守,并以劾腾,请下廷尉案罪。帝曰:“书自外来,非腾之过。”遂寝奏。腾不为纤介,常称为能吏,时人嗟美之。——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八》
【译文】当时蜀郡太守通过送簿籍的官吏向曹腾行贿,益州刺史种在斜谷关(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搜到他写给曹腾的信,就上奏告发蜀郡太守,并弹劾曹腾,请求交由廷尉治罪。汉桓帝说:“书信是地方官写给他的,不是曹腾的罪过。”就搁置了种的奏请。曹腾毫不介意,经常称赞种是个能干的官员,当时的人都称赞曹腾。
词语积累
春风满面: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
无与伦比:伦比,匹敌。没有能够与之相比的东西,指事物近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