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先主备传

字体:16+-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zhuō)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先主”,死后谥号昭烈帝。

百折不挠、以德服人

刘备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他与母亲以织草席、卖草鞋为生。但他心存大志,不甘心就这样虚度一生,曾经指着自家房屋边一棵高五丈的桑树说:“我将来必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刘备长相奇特,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待人谦恭。十五岁时刘备拜名臣卢植为师,广泛结交豪侠义士,当时就有不少人追随。

东汉末年,朝政黑暗,战事不断。刘备凭借平定黄巾起义、叛臣董卓立下战功,担任过各种小官,却因实力有限,不得不屡屡依附公孙瓒(zàn)、陶谦、曹操、吕布、袁绍等各路诸侯。然而,不管他身居何职、依附何人,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积极有为。

有一次,势力强大的曹操攻打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牧陶谦向各方求救,唯有刘备雪中送炭,不惜与曹操为敌,立即发兵救援。陶谦感动之余,临终前决意将徐州让给刘备。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刘备走投无路,只得前往南方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以礼遇对待刘备,但不肯重用他,只想安守荆州度日。刘备在荆州多年,始终没有大作为,年纪将近五十,不禁感叹“老之将至”,正在这时,有人向他举荐诸葛亮。

刘备心驰神往,三次拜访之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一番长谈,诸葛亮献上《隆中对》,刘备立即决定恭请年仅二十七岁,无名、无位、无功业的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被刘备的仁德和诚心感动,最终也付出了一生来追随。

不久,曹操为了统一全国,正式南征,试图一举平定荆州,继而收复江东。刘备率军在樊城抵抗。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劝刘备渡过汉江,退守襄阳。

十多万樊城百姓宁死相随,拖家带口,几千辆车携带包裹行李,一路上老幼妇孺哭声不绝。刘备在船上看见这种情景,心中更加悲恸,哭道:“为我一人,使百姓承受这样的灾难,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完就要投江自尽。左右侍从急忙抱住他,纷纷痛哭。

有人劝刘备说:“现在应该迅速保住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我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军队人少,如果曹军来了,拿什么阻挡?”刘备不忍心将百姓抛弃,断然拒绝:“想要成就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急忙下令调拨船只,迅速接应百姓过江,直到全部渡完,他才上马离去。

208年十二月,在诸葛亮的游说下,东吴国主孙权同意与刘备联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大败曹操,刘备乘胜占领荆州,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设想,刘备下一步要占领益州、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在军队入驻蜀地之后,刘备不愿和同宗兄弟益州牧刘璋(zhāng)互相残杀,成功劝降了他。在此期间,刘备始终厚树恩德,尽用人才。

占领汉中不久,东吴将领吕蒙突袭夺取荆州,擒杀守将关羽。接着,有传言说汉献帝已死,为宣告汉室不亡,接续正统,刘备这才在成都称帝,国号仍然称“汉”,史称先主。

就在先主积极筹划,准备为关羽报仇之时,前线传来噩耗——猛将张飞被部下谋杀。先主年轻时便与关、张情同兄弟,生死与共数十年。两人身死后,先主坐立难安、痛哭不止,更加急于进攻东吴。孙权急忙求和,先主断然拒绝。

以诸葛亮为首的众臣,也一致认为应该继续坚持联吴抗曹、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先主有感于兄弟之情,不顾众臣反对,带领四万军队出征,在夷陵(今湖北省宜都市)和东吴将领陆逊相持,被陆逊一把火将数万精锐烧成灰烬。

先主败退白帝城(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病危之际,将蜀国的未来以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言辞恳切,诸葛亮哭泣着接受了遗诏。

223年六月,先主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原文】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摘自《三国志?卷三十二》

【译文】先主刘备还没有离开许都之时,汉献帝的岳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献帝藏在衣带中的密诏,应当诛杀曹操。先主没有行动。当时,曹操私底下对先主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刘使君与我曹操罢了。袁本初这些人,不能算作英雄。”先主正在吃饭,听完这话,食具掉到地上。于是与董承以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一起谋划。

词语积累

求田问舍:田,田地;舍,房屋。只知道买田置房、经营产业而没有远大志向。

织席贩履:席,用草或苇织成的成片的东西,用于坐、卧;履,鞋子。编织草席、贩卖鞋子。形容职业低贱、身份低微。常用于刻意贬低人的身份。

髀(bì)肉复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期过着安逸的生活,无所作为。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刘备三次登门,来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屋拜访请教。形容真心诚意、多次邀请有才能的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