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五帝本纪

字体:16+-

《五帝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记载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五位上古帝王的历史。我国很多历史的开篇总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但三皇只存在于神话中,无据可考,五帝倒有脉络可寻,司马迁本着严谨的态度,从五帝开始记录。帝,是指“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五帝具体是哪五个人,也有多种说法,司马迁遵从了《世本》《大戴礼记》的说法。本纪就是记录家族历史的意思,在我国古代,只有帝王的家族历史称为本纪。

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生卒年不详),姓公孙,名轩辕,有熊氏,是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

在五千多年前,华夏大地上生活着许多小部落,名义上统治各部落的首领是神农氏。神农氏,顾名思义,就是善于务农种地,让大家能吃饱饭,人们感激他的恩德,尊他为天子,认为他是太阳神的化身,有着像火一样的德行,因此号称炎帝。

后来,轩辕降生了。轩辕是有熊国君少典的儿子,非常聪明,生下来就很神奇,什么都明白。很小的时候就能说话,行为举止都和大人一样,很有章法,长大之后成熟稳重,大家都信赖他。

轩辕所在的有熊氏是一个比较大的部落。这时候,天下已经大乱,有熊氏无法独善其身。于是轩辕学习作战,去征讨侵占别人土地的部落,因为轩辕师出有名,百战百胜,公正无私,各个部落都愿意跟随他。

这时,曾经的部落首领——炎帝部落已经衰弱,只好向轩辕求援,但又放不下作为天子的权威。双方在阪泉的野外三次交战,炎帝三战三败,只得臣服认输。最终,两个部落组成联盟。

轩辕和炎帝部落联盟之后,部落力量更加强大,让另一个地处东方的强大部落十分不安,这个部落叫九黎,首领便是鼎鼎大名的蚩(chī)尤。九黎部落擅长冶炼铜铁,因此武器精良,而蚩尤更是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本领非凡,到处为非作歹,不遵号令。

轩辕决定前往涿鹿(今徐州市)讨伐蚩尤。他征调了许多诸侯的部队,拉出熊、罴(pí)、狼、豹、(chū)、虎六支部队作为前锋,竖起各个部落的旗帜以壮声势。蚩尤请来巫祝作法,大雾三天三夜,弥漫战场。九黎部落的士兵身披铠甲,手持刀斧,将轩辕的军队冲杀得七零八落,轩辕的军队损失惨重。

轩辕的大臣风后在北斗星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部队得以冲出大雾。而后,轩辕下令应龙作法,想用大水淹没蚩尤军队于涿鹿之野,蚩尤也请来风伯雨师兴起大风雨。一时之间,战场上风雨大作,轩辕部队的甲胄又湿又重,寸步难行。蚩尤的部队常年在南方,早就习惯了下雨的环境,立马脱了铠甲换上蓑衣,身形更加矫健。轩辕赶紧请来天女魃(bá)止住风雨,天气突然转晴,蚩尤的部队来不及更换铠甲,被打得七零八落。应龙一马当先,冲进敌营杀了蚩尤。

蚩尤之死震惊天下,天下再没有人敢兴起战争。轩辕便取代了神农氏成为新天子,大家认为他具有土一样的德行,因此号称他为黄帝。黄帝挑选有才能的人分官任职,构建了职官制度;同时推行井田制,让天下百姓有田可耕;又大力发展文化科技事业,留下了很多发明创造。比如黄帝的妻子嫘(léi)祖,就发明了养蚕;另一位大臣仓颉(jié),则发明了文字。

黄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当时的社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与强盛景象。而炎黄两部落的联盟也逐渐融合为一个新民族——华夏族。黄帝便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我们中国人都自称炎黄子孙。

帝尧推位让国

帝尧(生卒年不详),祁姓,名放勋,被封在唐,故称陶唐氏。死后谥号尧,史称唐尧。

尧是黄帝的曾孙,即位之后制作历法来指导耕种,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升,深受各部落的拥护和爱戴。

尧年老之后,四处寻访名士,想将天下托付给他,召集各部落首领询问:“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年迈体衰,谁能接替我管理天下呢?”一个首领说:“你的儿子丹朱比较贤能。”尧摇头说:“不行,丹朱的脾气顽固凶狠,不适合。”首领们劝他三思,但尧的态度很坚决:“交给丹朱,对丹朱有利,对天下不利;不交给丹朱,对丹朱不利,对天下有利。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缘故而损害天下人的利益。”尧又问:“还有别人吗?”另一个首领推荐了共工,尧说:“共工花言巧语,貌似恭敬谨慎,其实用心不正,不适合。”接连否定两个人,尧苦恼地说:“那就从众人中推举吧,有德行的人才能胜任。”大家想了想,说:“有一个人在民间,叫重华,他应该合适。”尧说:“我听说过这个人,他怎么样?”众人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他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引导他们不走向邪恶。”尧决定试试重华。

尧把两个女儿嫁给重华,来考察他的德行。尧发现女儿出嫁后,一改骄娇之气,住到茅屋中,像普通妇人一样辛勤劳作,自己的九个儿子跟着重华之后,变得谦和有礼。尧很满意,便在正月初一那天,在文祖庙正式将帝位禅让给重华,是为舜帝。

尧爱民如子,民也视他如父。他去世后,人民都悲痛万分,一连三年,都没有人歌舞奏乐,一心只想为他服丧。

帝舜化被万方

帝舜(生卒年不详),姚姓,名重华,号有虞(yú)氏,黄帝的八世孙。死后谥号舜,史称虞舜。

舜的家族往上几代都是平民,父亲是盲人,还有一个后母和后母生的弟弟象。

舜的德行很好。他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受他感化,让对方多占有土地;他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学他礼让,互相推让居住的地方;他去河滨制陶,陶器没有一个粗制滥造的。他居住的地方,一年就聚集成村落,两年就形成邑城,三年就形成了城市。

帝尧看舜做得很好,奖励他漂亮的衣服和琴,还给他盖了谷仓,送来牛和羊。这可让象眼红坏了,象便劝说父亲谋杀舜。趁着舜爬到粮仓顶上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烧粮仓,舜拿起两个斗笠一左一右挂在身后,像鸟翅膀一样张开,从粮仓顶上跳下来逃走。父亲一看舜没死,心里一惊,骂他不小心引发火灾,让他凿井来防范。舜一边挖井,一边开凿暗道。等舜挖井挖到深处,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舜却从暗道逃出。象坐在舜的屋子里弹琴唱歌,看见舜回来了,吓得脸色苍白,结结巴巴地说:“井塌了,我们正思念你呢!”舜不但没有揭穿,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母、友爱弟弟。他的父母和弟弟又愧疚又害怕,再也不敢生事。

舜继承帝位之后,用自己的德行感化民众,大家都学习他的德行,尊重父母,友爱兄弟,邻里之间关系也很友好,天下一片和睦。舜年老之后,效仿帝尧的做法,将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

【原文】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摘自《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译文】尧知道儿子丹朱不成才,没有能力被授予天下,所以尧将天下权柄交给了舜。授予舜,则天下得利而丹朱受损,授予丹朱,则天下受损而丹朱得利。尧说:“终不能让天下受损而让一个人受益。”于是最终将天下授予舜。

词语积累

三皇五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般三皇指燧(suì)人氏、伏羲(xī)氏、神农氏;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攀龙附凤:黄帝乘龙升天的时候,许多大臣、妃嫔们都争相爬上龙背,想要和黄帝一起升天。后比喻为获取名利而巴结有权有势的人。

釜山合符:符,符节、符信,用竹、木、玉、骨等制成,然后一分为二,作为持有者双方的凭证,也就是合符。黄帝在釜山与各部落合符,标志着他成为天下共主。釜山因此成为中华大一统的开端之所和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

龙去鼎湖:黄帝在鼎湖铸鼎,鼎成,天上有龙下凡接黄帝升天。后来比喻帝王去世。

铜头铁额:神话传说中东方九黎族首领蚩尤及其兄弟的形象。后来形容人勇猛强悍。

娥皇女英:尧的两个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舜到南方巡视,在苍梧山去世。两人前往寻夫,得知舜已死,两人痛哭流涕,纵身跳入滚滚湘江,化身为湘江女神,后人称为湘夫人。两人的眼泪洒在竹子上,使得竹子有斑斑泪痕,因此称作斑竹,也叫湘妃竹。

耕者让畔:畔,田界。种田的人把田界让给别人。形容礼让成为社会风气。

八元八恺(kǎi):元,善良;恺,和惠。高辛氏的八名才子合称八元,高阳氏的八名才子合称八恺。比喻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