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主要记载夏朝的历史。从大禹开始,到夏桀(jié)为止。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大禹治水
禹(生卒年不详),姒(sì)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也是黄帝的子孙,夏朝的开国君主,史称大禹、神禹。
尧在位的时候,洪水滔滔,诸侯们举荐鲧(gǔn)治理洪水。鲧采用筑堤堵水的方法治水,花费九年没有成功。舜帝即位后诛杀了鲧,接着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感伤父亲的遭遇,不敢懈怠,接到命令立即出发。他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跋山涉水,开始调查洪水的源头,一路牵绳测量,研究洪水沿途所有山川、土地、河流、泥潭、湖泊的位置和走势。最终发现,要彻底治理洪水,必须顺应水往下流的自然趋势,对河流湖泊进行疏导,引导水流向大海。
于是,禹带领民众一起挖掘,疏通了所有的江湖河道,鞋子破了就光脚走,衣服破了也顾不上换,累了就地而眠,饿了摘果而食,三次路过家门都不敢进,一连十三年,终于取得成功。百姓为了表达感激,尊称他为大禹。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早已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了如指掌。便根据地势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各州之间修筑行道,互通有无。发生了灾害的地方土地泥泞,无法种植,他就将寻访到的水稻种植技术教给百姓,将劣地变为良田。他发现各州的土地肥沃程度不同,物产也不同,因地制宜重新规划各地贡赋,平整土地,修建合适的灌溉水利工程,开发出大量可耕种的沃土。
舜帝赐给大禹一块黑色圭(guī)玉,表彰他治水的功劳,并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又将他举荐给上天,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舜帝逝世,大禹服丧三年,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不朝拜商均而朝拜大禹。大禹这才继承了天子之位,定国号为夏。
启家天下
启(生卒年不详),姒姓,又称帝启、夏后启,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大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
大禹勤于政事,前往东方巡视,在会稽逝世,遵照禅让制的原则,将天下禅让给益。益为大禹服丧三年后,效仿大禹(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的举动),自己躲到箕(jī)山的南面。
益没有突出的政绩,众人不顺服,而大禹治水功德深厚,启本身也比较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启,诸侯都不朝拜益而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继承天子之位,是为帝启。
帝启即位后,有扈(hù)氏认为他破坏了禅让制,拒绝出席帝启召集的钧台会盟。帝启召集将领,制作《甘誓》训诫说:“六军听令,有扈氏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背离天地正道。现在,上天要断绝他的天命,我恭敬地代替上天执行对他的惩罚。我命令你们进攻他,如果不进攻,就是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受到奖赏;不听从命令的,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而且把他们的家人贬为奴婢!”
训诫之后,帝启与有扈氏在甘地大战一场。有扈氏战败,部众被罚为奴隶。各部落不敢再有异议,帝启的地位得到巩固。帝启通过暴力,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公天下的禅让制,并正式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时日曷(hé)丧
夏桀(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履(lǚ)癸,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死后谥号桀。
夏桀文武双全,但性情暴虐,荒**无道。在他之前,很多诸侯已经相继叛离,夏桀继位之后,不思改行德政,反而更加骄奢**逸。他经常派大军攻打自己属臣的领地,掠夺财富和美女。民众衣不蔽体,夏桀却因为美人喜欢听撕帛之声而撕毁无数布料;民众饥肠辘辘,夏桀却修筑了可以行舟的酒池。有忠臣劝诫,就杀了劝诫的大臣。
商国君主成汤为政有德,民间纷纷传说新都城在商国,不在夏桀的王宫。夏桀听到传言,高傲地宣称:“我就是太阳,太阳照到的地方都在我的统治之下。”百姓愤怒地诅咒:“你这个太阳何时灭亡!我们宁愿和你一同毁灭!”
夏桀召来汤,囚禁在夏台,又贪图商国的贿赂,释放了他。汤回国之后,带领诸侯征讨夏桀,百姓不愿意替夏桀打仗,夏桀兵败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的鸣条冈),被放逐到南巢,还不反思自己的错误,说:“我只后悔当初没有把汤杀死在夏台,以致落到这个下场。”
【原文】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摘自《史记》卷二《夏本纪》。
【译文】帝舜向上天推荐禹,接替自己。十七年后帝舜驾崩。禹为舜服丧三年满期,前往阳城回避舜的儿子商均。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朝见禹。禹于是才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叫夏后,姓姒氏。
词语积累
江汉朝宗:江,长江;汉,汉江;朝宗,朝见天子。指江河奔流入海。比喻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钧台之享:钧台是为天帝群神修建的祭坛。夏启击败有扈氏之后,为了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确立世袭制,在都城阳翟召集各地方首领,举行了一场祭祀活动,也是一次重要的会盟。会盟确立了夏启的共主地位,开启了家天下局面。
九鼎:相传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命令九州州牧进贡青铜,铸造九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鼎上。九鼎因此成为夏朝的镇国之宝,代表王权至高无上,是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时日曷丧:曷,何时。夏桀将自己比作太阳,百姓痛恨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发誓与他同归于尽。形容痛恨到极点。
鸣条之战:这是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领商部落与夏桀的军队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结果夏王朝灭亡,商朝建立。
涂山之会:禹在涂山大会夏、夷各部落首领,史称涂山之会。标志着夏王朝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