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白起王翦列传

字体:16+-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名将,他们战功赫赫,但也各有所短。司马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白起、王翦(jiǎn)合为一传,以昭示后人。

一代战神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méi)邑(今陕西省眉县)人。战国晚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学派代表人物。

白起出生于平民阶层,从小十分痴迷军事,长大后加入秦军,在战争中不断学习,逐渐成长为优秀将领。

当时,秦国距离商鞅变法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国力持续强大,士卒善战。在位的秦昭王雄心勃勃,制定了东进击败赵、魏、韩三国,图谋天下的战略,能征善战的良将成为最急需的人才。为此,秦昭王实施了彻底的军功爵制,大力提拔有才能的底层军官,白起屡立战功,脱颖而出。

白起率领秦军击溃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夺取魏国三十一座城池,打通了秦国东出崤(xiáo)函的通道。又连续击败楚国,直至占领其郢(yǐng)都,焚烧了楚国先王的坟墓,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62年,白起攻占韩国的野王邑(今河南省沁阳市),断绝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上党郡郡守冯亭拒绝韩王要求他投降秦国的命令,带领民众归附赵国。赵王贪图土地,接受了冯亭的归附,派遣名将廉颇为统帅,驻守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境内)一带,防备秦军进攻。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后,国力迅速增加,成为战国中期唯一能与秦国匹敌的国家,秦、赵之间早晚有一场大战。此次,秦昭王听说赵国接纳上党郡,非常愤怒,派大将王(hé)攻打上党郡,伺机进攻赵国。秦、赵之间的国运之战就此开始。

在廉颇的顽强防守下,秦军连续三年始终无法攻破长平防线。于是秦昭王派人携带重金去赵国实行反间计,声称廉颇老迈,秦军根本不害怕他,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本来对廉颇的坚守之策有所不满,现在听说此事,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主将。秦昭王得知赵军换将,秘密任用白起替换王,晓谕全军说:“敢泄露白起担任主帅的,杀无赦!”

赵括上任后,主动进攻秦军,白起正中下怀,立即避实就虚,在后方设下埋伏圈,带领秦军佯装战败后撤,同时派出两支奇兵插入赵军后方,偷袭空虚的赵军长平大营。赵军一直攻到秦军大营,白起指挥秦军依靠坚固的营垒防守,赵军数次攻打,一无所获。

这时,秦军的两支奇兵已经到位,将赵军一分为二,切断了赵军粮道,白起迅速指挥秦军合围。赵军被围,军心大乱,赵括接连斩杀八位临阵脱逃的都尉,才勉强稳定军心,命令四十万赵军从四面八方冲击秦军的包围圈,始终没能成功突围。白起见时机成熟,下令秦军收紧包围圈,将赵军分割成三段,首尾无法兼顾,赵括只好下令固守待援。

在后方督战的秦昭王听说赵军被围,马上下达全国动员令,就近征调河内郡(今河南省北部)十五岁以上男丁全部参战,有力地保证了充足的生力军。赵军断粮四十多天,饥饿不堪,自相杀食,赵括组织赵军分为四队,发起决死突击,无法成功突围,赵括被乱箭射死,四十万赵军投降。白起为了削弱赵国的国力,下令将四十万赵军俘虏全部坑杀,只放归了年纪最小的两百四十人。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也无力跟秦国抗衡。

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兵分三路继续进攻,准备一鼓作气灭亡赵国。赵国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贿赂国相范雎(jū)说:“白起灭赵后,肯定位列三公,地位在你之上,你愿意屈居他之下吗?”范雎深以为然,说服秦昭王撤军。白起听说此事,心有不忿,和范雎交恶。

不久,秦昭王派遣王陵进攻赵国都城邯郸,白起因为患病,没有出征。秦军战败,秦昭王想启用白起为帅,白起认为灭亡赵国的时机已经丧失,就此进行规劝,秦昭王不听,秦军再次战败。白起听说了消息,感叹说:“大王当初不听我的话,才落得如此结果啊!”秦昭王原本对白起抗命心有不满,听到这句话非常生气,强制命令白起为帅,白起自称病重,执意不从。范雎出面调解,也被拒绝。秦昭王愤怒之下,将白起赶出国都咸阳(今咸阳市)。

白起才走到杜邮(今咸阳市境内),秦昭王鉴于白起战功太大,现在又心存怨念,派人赐给宝剑,逼迫他自杀。白起仰天长叹:“我有什么罪过,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又说:“长平之战,我用欺骗手段杀死四十万降卒,这就足够该死了!”说完拔剑自刎。

白起在秦国为将三十余年,参加大小战役七十余次,无一败绩。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先例,奠定了一代名将的基础,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能谋善战的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秦国频阳县(今陕西省富平县)人。战国末期秦国的名将,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王翦自幼深受秦国尚武风气的影响,立志成为大将军,潜心诵读兵书,练习武艺,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军事将领。后来侍奉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得到信任。

战国末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之后,秦国明显占据上风,统一的趋势越来越强。秦始皇铲除了叛乱的(làoǎi)集团,诛杀国相吕不韦,彻底掌控秦国大权,开始部署消灭六国的统一战争,王翦成为秦军主帅之一。

当时,韩国最为弱小,最先被灭。秦始皇派王翦先后灭掉赵国和燕国,他的儿子王贲(bēn)单独领军消灭了魏国,六国只剩下楚国和齐国两个大国。

鉴于楚国国土辽阔,兵力雄厚,秦始皇召见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说:“消灭楚国需要六十万军队。”另一位年轻将领李信说:“臣只需要二十万人就够了。”秦始皇此时志得意满,认为王翦上了年纪,变得胆小怕事,派李信带领二十万人南下灭楚,王翦称病回到老家,闭门不出。

楚军采取故意示弱的战法,引导李信孤军深入,大败秦军。秦始皇大为震怒,连夜驾车来到王翦家中,道歉说:“寡人轻信李信的话,让秦国蒙受重大损失。现在楚军逼近边境,将军虽然生病了,难道忍心置之不理吗?”王翦以老迈多病为由推辞,秦始皇再次表达歉意,力劝王翦挂帅出征。王翦说:“大王坚持用臣,臣还是要六十万大军,才能出征。”秦始皇满口答应。

王翦出征前,秦始皇前来送行。刚一见面,王翦就请求多赏赐田地宅院、园林池塘。秦始皇笑着说:“将军尽管出征,何必担忧没有赏赐呢?”王翦连忙说:“臣这是趁着还有大王的宠信,为子孙后代多置点家产啊!”秦始皇大笑,同意了他的要求。

王翦带领大军出发,还没有走出函谷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就连续派出五批使者,催促秦始皇尽快赐予良田美宅,部下十分奇怪,认为王翦的要求非常过分。王翦说:“大王喜猜忌,生性多疑,现在把全国的军队都交给我统率,心里其实非常担心。我只有多要赏赐,表明自己胸无大志,贪图财物,才能打消他心中的疑虑,为自己和子孙免祸!”

王翦领军进入楚国境内,四十万楚军倾国而来。王翦却安营扎寨,不论楚军如何挑衅,一律闭门不战,每天除了让士卒游戏比赛,就是休息娱乐。有一天,王翦问身边的人:“将士们都在干什么?”有人回答说在玩投石的游戏。王翦说:“战士们可以投入使用了。”僵持了一年之后,楚军粮尽,兵力又相对较少,不敢与秦军决战,只好向东撤退。秦军经过休养生息,士气正旺,趁机追击,斩杀楚军统帅项燕,楚军主力被消灭,楚王被俘虏,楚国就此灭亡。

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终。他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辅助秦始皇建立德政,而是选择明哲保身,被后世史家指责。

王翦一人灭亡赵、燕、楚三国,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继白起之后,秦国屈指可数的军事家之一。

【原文】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bà)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摘自《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译文】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征,秦始皇嬴政亲自送行到达灞上(今西安市境内)。王翦启程,请求秦始皇赏赐很多良田美宅、园林池塘。秦始皇说:“将军尽管出发,何必担忧贫穷呢?”王翦说:“臣作为大王的将领,即便有功劳也终究不能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器重臣,臣也好及时请求多赏赐园林池塘为后世子孙置办家业罢了。”

词语积累

偷合取容:合,迎合。奉承别人,使自己苟且地生活下去。后来比喻为了苟且偷生而拼命巴结别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尺有自己的不足,寸有自己的长处。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样事物全是优点或全是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