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神农氏尝遍百草开始,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到西汉时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迁特意创作《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和淳于意两位名医的故事,旨在宣扬他们的风采。本书选取扁鹊为代表。
悬壶济世的扁鹊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时期齐国渤海郡(mò)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我国历史上的名医,被尊称为“医祖”。
秦越人年轻时在一家旅店当主管,有一位叫长桑君的客人经常前来住宿。其他店员都不理睬他,只有秦越人认为他是奇人,对他非常恭敬,长桑君也暗中观察秦越人。
十多年后的一天,长桑君对他说:“我有家传的医方,现在年纪大了,想传授给你,你要保密。”秦越人立刻答应,经过刻苦学习,医术越来越精良。
此后,秦越人在齐国、赵国往来行医,由于善于总结学习,对妇科、儿科、外科和内科都有很深的造诣,挽救了许多生命。赵国百姓将他视为吉祥的喜鹊,称呼他为扁鹊,久而久之,世人都以这个名字称呼他。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guó)国(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碰见虢国太子病逝。扁鹊来到王宫前,询问通晓医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为何国内都在举行祛病除邪的祭祀?”
中庶子介绍了太子的病因,扁鹊觉得太子不是病死了,而是病重休克,问道:“太子什么时候病逝的?”中庶子说:“鸡鸣时分去世的,现在还没有收殓。”
扁鹊认为太子还有救,赶紧说:“我是齐国来的大夫秦越人,能让太子复活。”中庶子不信,扁鹊连说了几个症状,都说中了。
虢国国君听到报告,非常惊讶,亲自到大门迎接。扁鹊让学生取出银针和药物,用针灸和药熨的方法,一下子让太子苏醒了,随后开好汤剂,让他连服二十天,太子的身体完全复原。
这件事情传出去后,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起死回生,扁鹊谦逊地说:“我不能使死人复活,太子本来没有死,我只是让他康复罢了。”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公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发现齐桓公的脸色不对,说:“君王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要尽快医治。”齐桓公不悦地说:“寡人没有病。”
扁鹊告辞,齐桓公不屑地对左右的人说:“医生都喜欢将没病的人说成有病,好彰显自己的本事。”
五天后,扁鹊又见到齐桓公,说:“君王的病已经深入血脉,不医治恐怕会深入体内。”齐桓公依然固执己见。
过了五天,扁鹊继续劝说:“君王的病已经深入内脏了,要赶快医治!”齐桓公很不高兴。
五天后,扁鹊又来见齐桓公,只看了一眼,连忙后退跑开。齐桓公派人询问原因。
扁鹊回答:“疾病在皮肉之间,汤药就能治疗;在血脉中,针灸能发挥效力;在肠胃中,药酒也可以治疗。如果疾病深入骨髓,就是神仙也无能为力。现在君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赶紧跑开,不再说医治的事!”又过了五天,齐桓公果然病重,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走,齐桓公很快就病死了。
据传说,扁鹊离开齐国后,沿途医治百姓,一路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恰逢秦武王举鼎伤了腰部,秦国太医李醯(xī)用了许多药物,都无济于事。秦武王听说扁鹊到来,连忙派人请他。扁鹊诊断之后,用推拿的方法缓和了腰痛,又用汤药根治了疾病。
秦武王非常高兴,准备让扁鹊担任太医令,李醯妒忌扁鹊,向秦武王进谗言,说他是江湖郎中,并不可靠,秦武王将信将疑。为了斩草除根,李醯派刺客行刺扁鹊,被扁鹊的弟子发现,扁鹊马上逃离秦国。李醯又派刺客跟踪而来,在半路杀害了他。
扁鹊作为春秋时期的名医,对我国古代中医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对内科、外科、儿科以及妇科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总结了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法。同时,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提前预防,对现代医学有着重要的启迪。
【原文】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yùn),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摘自《史记》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
【译文】扁鹊于是让弟子子阳用石头磨银针,分别在太阳穴、少阳穴、阳明穴、百会穴、胸会穴、听会穴、气会穴、臑(nào)会穴下针。不一会儿,太子苏醒。于是让弟子子豹准备好五分热的熨,和着减掉八分剂量的汤药一起煮,用来轮流熨敷太子的两边肋骨。太子能坐起来。然后调和阴阳,只服用了二十天汤药,太子恢复如初。因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起死回生。
词语积累
讳疾忌医:讳,忌讳。忌讳自己的病,不愿意看医生。比喻害怕别人的批评,于是掩饰自己的缺点。
妙手回春:妙手,精妙的手艺;回春,让春天重返,比喻起死回生。用精妙的手艺起死回生。比喻能将快死的人救回来。
起死回生:回,救活。把已死或将死的人救活。比喻医术高明或手段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