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武帝纪

字体:16+-

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汉景帝之子,汉朝第七任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死后谥号孝武皇帝。

开创西汉盛世的大帝

刘彻的母亲王美人怀孕时梦见太阳进入怀里,汉景帝认为这是吉兆,不久刘彻出生。公元前153年,景帝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立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

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嫖(piāo)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被栗姬拒绝,刘嫖很生气。王美人得知了消息,主动讨好刘嫖,想让刘彻娶陈阿娇为妻。一天,刘彻到刘嫖府上玩,刘嫖指着旁边一群侍女说:“她们当中有人能做你的妻子吗?”刘彻说:“不要!”刘嫖又指着陈阿娇问他,刘彻笑着说道:“如果能娶到阿娇,我就造一座金屋给她住!”刘嫖高兴极了,频频向景帝说刘彻母子的好话,不断诋毁栗姬。

几年后,景帝立王美人为皇后,废除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时年十六岁。

武帝登基时,祖母窦氏的影响力很大,他没有根基,于是事事奏请窦太后。武帝踌躇满志,重用儒家学者,但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频频干预官员的任免,武帝只好韬光养晦。

几年后,窦太后去世,武帝正式掌权,大举贤良入京。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正应合了武帝的雄心壮志,于是对他的理论十分推崇。从此,儒学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持续了两千多年。

武帝在用人上大胆打破常规。以前,朝廷只重用功臣和外戚,武帝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相”的惯例,大力发展“察举制”,不论出身王侯抑或微贱,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武帝发布诏书说,一般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必须要用非同寻常的人才,这种用人之道使一批贤士迅速脱颖而出。

汉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富足,武帝对经常骚扰边境的匈奴失去了耐心。一次,他问大臣:“我曾将美女珠宝赠予匈奴单于,但他们仍然傲慢无礼,经常骚扰。我想发兵征讨,大家觉得怎么样?”

有人献计利诱匈奴单于,而后设伏掩杀。这个计策被匈奴察觉,从此与汉朝断绝了和亲。武帝断然放弃和亲之策,大胆起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在十年内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不断收复失地,汉朝终于掌握了主动权。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再次率兵深入漠北(今内蒙古自治区戈壁以北地区),直捣匈奴单于的王庭。匈奴大败,元气大伤,远逃塞外,大汉的边境得到了扩大和稳固。

匈奴的战事告一段落后,武帝派人出使南越国,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南越国的丞相不愿意。武帝派出三路大军,最终消灭了南越国,汉朝的疆土进一步扩大。

武帝派张骞(qiān)两次出使西域,跟大月氏(zhī)、乌孙、大宛(yuān)等几十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使他们脱离了匈奴的控制,打通了商道。此后,汉朝和西域来回运送商品,尤其是汉朝的丝织品,促进了文化交流。这条路被称为“丝路”。

武帝统治时期,汉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国力强盛。但因为长年征战,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国库日渐空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武帝晚年,有人提议招募百姓去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开荒,武帝发布诏书,说这是加重人民的负担,细数之前的很多政令都是劳民伤财,感到痛心不已。这道诏书以后,武帝不再兴兵,想尽办法安定百姓。

武帝早年册立长子刘据为太子,刘据性格仁厚,经常劝谏他不要穷兵黩(dú)武。武帝不高兴,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到了晚年,武帝多病多疑,有人诬告刘据谋反,刘据无法自证清白,带领宫中卫队诛杀了诬告者。武帝派兵镇压,刘据自杀身亡。不久,武帝醒悟,将曾经反对太子的官员全部清洗。

此时,武帝身边最小的儿子刘弗陵成为唯一的太子人选。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武帝处死刘弗陵的生母,安排好四位辅政大臣后,于公元前87年驾崩。

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在后世评价很高。

【原文】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tuò)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摘自《汉书?卷六》

【译文】汉武帝下诏说:“一般要建立非常的功业,必须用非同寻常的人才,所以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日行千里,有的人遭到世俗讥讽却能建功立业。那些不受驾驭的马,行为**不受约束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朕下令各州各郡都要考察官吏和百姓当中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能够担任大将、宰相以及出使远国的人。”

词语积累

金屋藏娇:娇,汉武帝的表姐陈阿娇。汉武帝幼年曾说若娶得阿娇,就建一座金屋让她居住。后来多比喻娶妻。

秦皇汉武:秦始皇和汉武帝。比喻非常有能力的统治者。

穷兵黩武:黩,轻率。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战争。

后来居上:居,处在。原意指用人不当,资历浅的人反而在资格老的人之上。多称赞后来的人或物超过了先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