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公元前179—公元前122年),泗水郡丰县人,汉高祖的孙子,西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梦想谋反的淮南王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十分骄横,汉文帝时就经常不恭敬,文帝仁慈,不与他计较。
刘长变本加厉,企图谋反,罪该处死,文帝不忍这么做,废除他的王号,送到蜀地,刘长走到半路绝食自杀。
文帝很难过,封刘长的四个儿子为侯。后来,文帝又怀念刘长,封他的儿子为王,刘安被封为淮南王。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吴王刘濞派使者到淮南国,刘安也想发兵响应。刘安的丞相说:“大王如果一定要响应,臣愿意担任主帅。”
刘安便让丞相统领兵马,但丞相一直坚守不出,不听刘安的调遣,反而协助朝廷平叛。“七国之乱”平定后,淮南国得以保全。
刘安喜好文学,安抚百姓,名声很好。汉武帝继位后,常与刘安讨论文学。
有一年,刘安入京朝见武帝。太尉田(fén)对他说:“当今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祖的亲孙子,天下都知道你的仁德,将来皇上一定会把皇位传给你!”刘安非常高兴。
刘安的宾客中很多人见风使舵,经常附和刘安,还常常以刘长之死怂恿他。刘安渐渐有了谋反之心。
刘安的小儿子叫刘迁,学了几年剑术便觉得自己天下无敌,恰好有个叫雷被的属官剑术高明,刘迁便找他比试。雷被一直忍让,但刘迁步步紧逼,结果误伤刘迁,于是刘迁对雷被怀恨在心。刘安偏袒自己的儿子,将雷被贬官。
雷被逃到京城长安,向武帝上书表白自己的遭遇。朝廷下令抓捕刘迁,刘安听说后,十分恐惧,就想起兵,但是犹豫了半天,迟迟下不了决心。
这时,朝廷使者告诉刘安,本来很多大臣奏请杀了刘安,只是武帝不忍心,削地以示惩戒。刘安听后,说:“我施行仁义反而被削地,真是莫大的耻辱!”刘安的谋反之心更强了。
刘安召集众宾客商量起兵,一个叫伍被的宾客说:“皇上刚刚赦免了大王,大王怎么又要起兵呢?况且如今汉朝稳固,民心所向,起兵必定失败。”刘安虽然不服气,也没有好办法,起兵之事暂且搁浅。
刘安的大儿子叫刘不害,因为是庶出,不被喜爱,处处受排挤。刘不害的儿子刘建看不下去,召集一批人准备对付刘迁。
刘迁知道后,抓来刘建严刑拷打。刘建一气之下,跑到武帝那里告发刘安谋反。
刘安觉得事态很严重,找来伍被商量,说:“人们常说,只要截断成皋(gāo)关口(今河南省荥阳市境内),天下便不能通行。我如今凭借成皋险关,召集各郡响应,你觉得怎么样?”
伍被说:“臣只能看见它的失败,看不到它的成功。”
刘安说:“当初陈胜、吴广起义时也只有一千多人,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很快发展到一百多万人。现在淮南国也有十几万军队,你为什么认为不会成功呢?”
伍被说:“秦朝暴虐无道,民怨四起,现在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安定,大王这样比较,臣认为不恰当。”
刘安仍然坚持要起兵,伍被只好替他出主意:先伪造皇帝的印玺、大臣的官印,然后派人假装获罪,逃出淮南国西入长安,等淮南一起兵就刺杀大将军卫青,两相呼应夺取长安。但计划还未实施便暴露了,伍被向朝廷告发自己与淮南王的密谋,刘安自杀身亡。
刘安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他喜好文学,带领众多门客撰写《淮南子》一书。《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哲学、天文、地理、农田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在道家思想基础上,综合诸子百家学说的精华,是黄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影响很深。
【原文】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攻战具,积金钱赂遗(wèi)郡国。游士妄作妖言阿谀王,王喜,多赐予之。——摘自《汉书?卷四十四》
【译文】汉武帝建元六年,彗星出现,淮南王刘安内心觉得奇怪。有人游说他说:“之前吴王刘濞起兵,彗星出现,彗尾长好几尺,然而尚且血流千里。如今彗星的长度快和天一样长了,预示着天下将要发生更大的战事。”淮南王心里觉得皇上没有太子,一旦天下发生叛乱,诸侯就会互相争权,于是更多制造攻城的装备,积累钱财贿赂其他郡国。游士们任意捏造假话阿谀奉承他,淮南王高兴,给他们许多赏赐。
词语积累
淮南鸡犬:淮南王的鸡和狗。比喻投靠别人而得势的人。
鸡犬升天:传说淮南王刘安吃了仙丹成仙后,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与他有关的人都跟着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