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二十四史

马援列传

字体:16+-

马援(公元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扶风县)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的岳父。

马革裹尸的开国名将

马援是战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裔,本来姓马服,后来简姓马。马援从小就有大志,哥哥曾经教他学习《诗经》,他不愿意学,想辞别哥哥去边郡谋事业,恰逢哥哥去世而中止。

后来,马援担任一个小官,因为私自放了押送的犯人,不得不逃亡到北部边境蓄养牛羊。他的身边慢慢地聚集了一批人,他常对身边人说:“大丈夫立志,应该在困境时更加坚定,在年老时更加壮烈。”

由于马援善于经营,几年下来积攒了巨额财富,他说:“钱财的作用在于周济别人,如果独自占有,不过是守财奴而已!”于是把财产全部分给朋友兄弟,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

马援曾在新朝任职,王莽败亡之后,便逃亡到西部,得到军阀隗嚣(wěiáo)的重用。恰好蜀地军阀公孙述称帝,马援与公孙述有旧交,隗嚣便派遣他出使蜀地。马援认为公孙述没有前途,返回后建议隗嚣归顺光武帝。

隗嚣派马援出使洛阳拜见光武帝,最终同意归顺。马援便带领宾客先行赶赴洛阳,谁知隗嚣心存二意,起兵对抗朝廷。马援极为不满,上书朝廷自表忠心,积极游说隗嚣的部下追随光武帝。

32年,光武帝御驾亲征,但对于能否击败隗嚣没有十足的把握。马援正好奉命赶到,详细分析了敌我形势,认为隗嚣的军队已经分崩离析,此时进攻是最好的时机,并用米堆成沙盘,指点山川地形。光武帝对“堆米为山”的演示大为赞叹,立刻挥军直进,很快消灭了隗嚣。

西汉末年以来,西北的羌人屡屡侵犯边境。35年,马援担任陇西郡(今甘肃省东部)太守,负责平定羌人。马援带领三千名步骑兵,在羌人的地盘反复施展穿插、迂回、包抄等战术,带头冲锋,最终击败拥兵数万的羌人,缴获了大量粮食、牲畜,迫使他们往西撤退。

马援的小腿在征战中被弓箭射穿,光武帝得知后,赏赐牛羊数千头以表慰问,马援把牛羊全部分给了部下。

马援在陇西郡任职六年,恩威并施,当地人逐渐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有一次,县城外爆发了大规模械斗,百姓以为羌人造反,争先恐后朝城内涌入。县长闻变,请示关闭城门,并派士兵警戒。

正在饮酒的马援得知消息大笑,说:“羌人根本不敢进犯,胆小怕死的人尽管躲到床下去。”很快械斗结束,大家发现是虚惊一场,不由得更加敬佩马援。

41年,马援刚回朝任职不久,交郡(今越南北部)发生叛乱,两名强悍的女将起兵造反,自立为王。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平叛。

马援选择绕开丛林山地,走海路迂回,直插叛军老巢,大败叛军,斩下两位头目的首级,送回洛阳。平定叛乱后,马援留下来治理地方,修治城郭、开凿水渠、灌溉田地,造福当地百姓;又参照汉朝的法律,对当地法律进行修改,申明约束,成为当地人始终奉行的准则。四年后返回京城。

48年,武陵郡(今湖南省西北部)的蛮人发生暴动,光武帝派出将军前去征剿,竟然全军覆没。马援当时已经六十三岁,主动请缨平叛。

光武帝担心他年事已高,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说完,当场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手扶马鞍,飞身而上,威风不减当年。光武帝连声叫好,派马援率领四万大军前去讨伐。

马援不顾年事已高,意气风发,经常亲自擂鼓,激励士气,将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击败了叛乱。马援不幸染上暑疫,在军中病逝,实践了自己死在战场的理想,终年六十四岁。

【原文】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wěixiǎng)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摘自《后汉书?卷二十四》

【译文】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著称,在座位上祝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金玉良言勉励我,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呢?从前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边设置了七个郡,才封了几百户;现在我只有微小的功劳,却获封大县,功劳小、赏赐厚,哪里能长久呢?先生能用什么来帮助我吗?”孟冀说:“我没有想到。”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部侵扰,我想请求去讨伐他们。男儿应当死于边野,用马皮裹着尸体回来安葬,怎么能躺在**要儿女们服侍呢?”孟冀说:“真正的烈士,应当是这样的。”

词语积累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战死沙场之后,用马皮包裹尸体。比喻作战英勇。

老当益壮:年纪大了,志向应该更加壮烈。比喻年龄虽大,但体力精神更加健旺。

恩威并施:施,用上。恩惠和威严同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