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yōng)(133—192年),字伯喈(jiē),陈留郡圉(yǔ)县(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最后一位大文豪
蔡邕出身名门,少年时十分博学,喜欢文学、数学和天文。
蔡邕为人至孝,精通音律。有一回,邻人请他吃饭,他去晚了,走到门口看到屏风后有人弹琴,便停步静听,突然从琴声中听到一阵“杀机”,于是急忙转身离去。主人知道后,出来追赶他,蔡邕告之原委,众人都觉得很惊奇。弹琴的人说:“我当时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一只蝉,感到心惊肉跳,担心螳螂捕不到蝉,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杀机’吧?”蔡邕笑道:“果然如此啊!”
当朝宦官听说蔡邕的琴弹得好,就向汉桓帝推荐他,蔡邕不想与宦官结交,走到半路假装生病,就回家了。蔡邕在家中闲居,不与世俗来往,受先辈汉赋大家东方朔、扬雄等人的启发,写作训诫文《释诲》来自勉。
等到汉灵帝即位,蔡邕被召为郎中,负责校书。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典籍已经几百年,相互传抄,文字错误很多,一些儒生不加理解,牵强附会,给后学者造成误解。蔡邕与几位大臣联合上书,奏请修订儒家六经。灵帝批准,蔡邕用红笔把经文写在碑上,再请石工刊刻,后来的儒生们便以此为标准。石碑全部刻好,每天都有上千辆车前来观摩学习。
灵帝喜欢辞赋,一些趋炎附势之人靠卖弄文章得到任用,德行不再成为选官的标准,社会风气一时间变得很不好,常常发生天灾。灵帝感到害怕,下诏自责,让大臣们进言治理国家的措施。蔡邕上书说了七件事,灵帝欣然采纳。
178年,灵帝接受宦官集团的建议,设置“鸿都门学”这所专科学校,下令各州郡及大臣推荐学生入学。这些学生被培养之后,有的当了刺史、太守,有的竟然还赐予爵位,宦官集团的势力一下子膨胀起来,引起朝中很多人不满。灵帝特意就此事询问蔡邕,让他上呈密折解答。蔡邕说:“是妇人和宦官干政的缘故!”趁机弹劾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大臣,得罪了很多人。
不久,蔡邕遭人陷害,被判死罪,很多人为他求情,才改为剃发流放到北方。直到第二年,灵帝爱惜蔡邕的才华,加上蔡邕被流放前正在编撰史书《东观汉记》,于是才赦免蔡邕的罪过,准许他回到原籍。
蔡邕准备启程,当地太守为他送行,酒足饭饱之后,太守起舞,邀请蔡邕,蔡邕不予理会。太守觉得失了面子,让人耻笑,便破口大骂说:“你身为罪犯,竟敢轻蔑于我!”蔡邕起身就走了。因为之前得罪人太多,蔡邕担心被加害,开始了逃亡生活,躲在吴地(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生活了十二年。
189年,灵帝去世,西北军阀董卓进京掌权,听说蔡邕名气很大,马上征召他入京。蔡邕本不想去,但董卓以生杀之事威胁,蔡邕只好动身进京。蔡邕先代理祭酒一职,为众博士之首,后来又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十分敬重,每次举行宴会都请蔡邕助兴。
后来董卓被杀,蔡邕在司徒王允家里做客,席间说起董卓,蔡邕想到董卓对自己还不错,就为之叹息。王允大怒,骂道:“董卓老贼差点把汉朝颠覆了,你身为汉臣却为他感叹,难道不是与他同为反贼吗?”说完便命人把蔡邕抓起来。
蔡邕自知有罪,请求饶恕性命,继续著汉史,很多人为他求情。王允认为现在朝局不稳,让这样的人执笔写史,对国家没有好处。最终,蔡邕死在狱中,终年六十岁。经学家郑玄听说蔡邕死了,叹息着说:“唉,那汉朝的事,谁来考订啊!”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他的赋文以小赋为主,代表作有《述行赋》《青衣赋》。史学作品有《灵纪》及部分列传,但都没有流传下来。蔡邕所写诗歌,大都没有留存,他的女儿蔡文姬凭记忆默写了一部分。后人将他的文章汇编为《蔡中郎集》。
【原文】然卓多自(hěn)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从弟谷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yǎn)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摘自《后汉书?卷六十下》
【译文】然而董卓经常刚愎自用,蔡邕懊恼自己的意见很少被采纳,对堂弟蔡谷说:“董卓性情刚烈,而且坚持自己的错误做法,终究难以成功。我想往东逃到兖州,如果路途太远难以到达,暂且逃到崤(xiáo)山以东地区等待时机,怎么样?”蔡谷说:“你的容貌与众不同,每次走在路上,很多人关注。用这种方式自我躲避,不是很难吗?”蔡邕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词语积累
焦尾琴:有户人家用桐木烧火,发出炸裂声,蔡邕恰好路过听到了,知道这段桐木适合制琴。琴制成后,果然音色美丽,琴尾依然残留被火烧焦的部位,故称“焦尾琴”。焦尾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
安贫乐贱:安于贫贱,以此为乐。
烽火连天: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指战争。形容战火到处燃烧。
倒履(lǚ)相迎:履,鞋子。倒穿鞋子出来迎接宾客。比喻热情迎接宾客,或对待朋友一片诚意。
扶正黜(chù)邪:扶持正道,铲除邪恶。
牛鼎烹鸡: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