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桃源村

第二百四十六章 前輩

字體:16+-

李風來哭笑不得。

老劉在一旁勸說。

短暫的對話,讓李風來知道了這兩人的身份。

老劉,劉華峰;老張,張繼業,這倆人是幾十年的老哥們,同時也是生意場的老夥伴,一個是專門做建築建材的,一個是專門做紡織生意的。

張繼業,這位來自清河市第四紡織廠的現任廠長,脾氣有些古怪和暴躁,看上去似乎給人一種暴發戶的狀態,實際上,這個人可不一般。

不一般在哪裏?

還是要從第四紡織廠說起。

這可是清河市最早的國營企業,前身是個毛巾廠,紡織廠也在隨後的金融危機的大變革下倒閉了,倒閉後,原先老第四紡織廠的廠址,成了現在的錄音機廠,在李風來逃到海外的六年前也倒閉了。

而老第四紡織廠的廠長,更是大膽,竟然將家族企業進駐到前國營企業當中,到處借資融資,又成立了新的第四紡織廠。

至於張繼業是張家的第幾代,李風來不感興趣,他更感興趣的是張家這個家族企業的發家史。

自從他開始自己做生意,他看過不少書,查閱過不少經典的案例,像是第四紡織廠的發家史,就是一個堪稱小人物逆襲的故事。

當時,還隻是做銷售的張家人,到處推銷毛巾和香皂,但是根本推銷不出去,那個時候毛巾和香皂不值錢,小商品市場上批發的價格,甚至能買到更便宜更多的,質量也不差。

因而,張家人想了個辦法,想毛巾和香皂捆綁銷售,買毛巾送香皂,買香皂送毛巾,在薄利多銷的銷售模式下,同時進行贈品的營銷模式。

那個年代的人,愛貪這個小便宜,很快,張家人成了清河市最有名氣的銷售員。

毛巾廠的廠長,甚至破格將他升成了副廠長,後來廠長退位,他成了廠長,直接將毛巾廠改造成紡織廠,賣尼龍產品,當時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