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字体:16+-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观念正确,行为才能正确,教育才能有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树立四种观念。

第一,责任观。首先要对国家负责。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着这个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中国未来的命运,就掌握在当代大学生的手中,他们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中国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培养好自己的接班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高等学校对国家的一种责任,而这个责任又十分重大。其次,要对学生负责,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在当代中国,要想成为国家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而考察人才“德”的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涵盖的四大方面的内容。因此,对学生负责,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我国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此,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第二,整体观。从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涵盖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一个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整体设计,全面实施,不能偏废。从实施主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党政工团等都是实施主体,都有育人职责,只有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整体效应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队伍,应起骨干作用,专业课教师队伍、学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党政工团组织也应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千方百计地做好育人工作。只要全校一盘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创新观。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源。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当前,要着力提高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积极促成创新成果问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机会是关键,要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课题纳入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的研究计划中,给研究者申报课题的机会。学校应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无论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还是方式方法创新都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善于学习,善于实践,又要善于思考。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创新。

第四,实效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以取得实效为前提和根本目的。这里所说的实效,就是要让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取得实效,就要精心设计,精心实施。所谓精心设计,是指精心设计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计划和方案都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关注到每一个环节,经过充分论证后再实施。所谓精心实施,就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的程序,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要取得实效,就要坚决摈弃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务必以取得实效为前提。要取得实效,就要努力提高教育的水平和工作的艺术性,使教育工作水平高,效果好。低水平的重复,只能导致学生的厌烦,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艺术性强,才有吸引力。平淡无味的说教,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教育的艺术性,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