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环境
(一)地貌复杂多样,岩溶发育,层状地貌明显
黔中地区尤其是苗岭山地以南,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广,厚度大,质地纯。地表的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盲谷、槽谷、峰林、峰丛、溶丘、岩溶湖、潭、多潮泉,地下的溶洞、伏流、暗湖,应有尽有。喀斯特地区地表多裂隙、洞穴,地表水易转入地下,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黔中地区层状地貌明显,剥蚀面分布普遍,以1250~1300m、1160~1200m分布较广,保存完好。高原面上残丘、峰林散布,丘、峰之间“镶嵌”着洼地或河谷盆地。岩溶剥蚀面上有的洼地长期积水形成海子,构成高原湖群景观,如黔西县林泉、沙窝、雨朵等区就有大小海子100多个。岩溶高台面、岩溶井、岩溶潭和地下河密集,岩溶水埋藏浅,出露多,密度大,易开采,构成了“岩溶地面富水面”。
(二)气候类型多样
本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属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气温分布的一般特点是谷地热,盆地暖,高原凉,中山冷。南北冬温差异大,夏温相差甚小,北部秋温高于春温,南部则春温高于秋温。冬季北冷南暖,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北部春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大,春雨较多,云量大,光照少,春温偏低;南部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春雨少,云量小,光照好,春温较高,蒸发较强,易出现春旱。
(三)河网密布,高原湖泊众多
本区水系密集,水流湍急,以横亘中部的苗岭山脉为分水岭,北部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南部属珠江流域的北盘江水系和红水河水系。
(四)植物种类较丰富,植被分布错综复杂
本区地处亚热带,属贵州高原腹心部位,自然条件复杂,植物种类丰富。据现有资料统计,全省共有种子植物2030种,分别隶属于166科,908属,黔中地区的种子植物种类约占全省总数的41%。此外,还有多种苔藓、蕨类植物。全区共有16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以及一些贵州特有的珍稀植物,如青岩油杉、安顺阔楠、贵阳阔楠、贵州石楠(贵阳)、贵州花椒(贵阳)、平坝槭、贵定杜鹃、贵州柿(惠水)、长柄柿(贵阳)等。
(五)土壤类型多样,分布错综复杂
本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红壤、黄红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等。
南部的北盘江谷地往北至黔中高原边缘的断块中山地,再到乌蒙高原高中山地,随着地势的增高,气候呈湿热—温湿—凉湿—冷湿递变,成土过程中的风化、生物循环等作用逐渐减弱,土壤类型从南部沟谷红壤—红黄壤—黄壤—黄棕壤逐渐演替为高中山山顶草甸土。
本区1250~1300m、1160~1200m两级岩溶高台面或岩溶剥蚀面上红色黏土风化壳上的土被都较厚,连续性较强,适宜较大面积的垦殖。岩溶山丘由于人类利用不当,土被不仅厚薄不均,而且裸岩广泛出露,土被分布连续性差。
二、资源特征
(一)土地类型复杂,有利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本区不同的土地类型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土地生产力、复原能力和利用方向。盆地海拔较低,一般坡度较小,地势较开阔,田块连片,土层较厚,水热条件较好,是粮食生产的基地。河谷盆地或山间谷地,水源和灌溉条件较好,一般以种植水稻为主。岩溶洼地或槽子,水源条件较差,一般以旱作为主。丘陵有岩丘和土丘之分,石灰岩丘陵土层瘠薄,钙质土壤适宜浅根喜钙的棕榈和柏木的生长。塘库和高原湖群,适宜发展水生植物和动物的养殖。
(二)热量资源较丰富,四时宜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黔中绝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地势高的山地,只能种植耐寒喜凉作物,宜于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其余广大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是黔中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以及茶树、油茶、油桐、棕榈等经济林木的主要地区。1000m以下的河谷地带可种植中亚热带果木,蔬菜四时均可种植。本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三)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本区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以多种菌类为主的蛋白质植物、维生素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天麻、杜仲等药用植物各县均有分布。保护和改善环境植物包括抗污染植物、净化污水植物、石灰岩荒山造林植物、园林绿化植物等树种。本区林地面积广大,其中经济林以油茶、油桐、果木林较为重要。
野生动物超过300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猕猴、短尾猴、林麝、穿山甲、白冠长尾雉、鸳鸯、大鲵等。家畜家禽优良品种有关岭黄牛、黔西马、关岭猪、贵农金黄鸡(杂交改良)、平坝灰鹅等。
(四)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矿产资源种类多,已发现矿产46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38种。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矿7种,化工原料矿8种,黑色金属矿2种,冶金辅助原料矿6种,建筑材料矿8种,特种非金属矿2种,能源矿2种。矿产种类之多,类型之齐全,为贵州省其他地区所不及。这些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优,分布集中,开采条件好,开采价值高。
(五)水资源丰富,综合利用效益高
三叉河、六冲河及乌江干流流经本区,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蕴藏量大。全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44.5×104kW,水能资源占全省总量的23.7%,可开发资源240.2×104kW,占全省普查总量的18.19%,单位面积蓄能138kW,并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相配合,加之开发条件优越,可建成强大的能源基地,为发展本区耗电大的铝、磷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六)旅游资源丰富
黔中高原景色优美、风光秀丽,既有山景、水景、洞景和林景等自然景观,又有历史文物、少数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清镇红枫湖是贵州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有“高原人造海”之称。该湖湖外有山,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滨奇峰异洞,林木苍翠,山水相映,景色优美。
天河潭是以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桥、峡谷为一体,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
贵阳开阳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南江峡谷、香火岩峡谷、紫江地缝及岩画、温泉、溶洞群、张学良幽禁旧址等景点组成。南江峡谷以奇峰、险滩、绝壁、悬空栈道、钟乳石、峡谷漂流著称,峡谷内有700余种植物,是重要的植物基因库。紫江地缝区内植物保存完整,森林覆盖率超过90%,其中灵芝崖、一线天、水帘宫、凤凰滩等景点尤为壮观。香火岩峡古景区有飞水潭、珍珠帘、石人拜、香火岩、香火岩大瀑布、玉门关峡古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