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拉开了西电东送项目建设的序幕。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份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西电东送分北、中、南3条通道:北部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是将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云南、贵州两省的火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海南等地。
一、西电东送的背景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西部开发三大标志性工程中,西电东送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
我国的能源资源不仅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油、煤炭和水能等也多在中西部,东部地区原有一些煤矿和油田,但经过多年开采,后备资源大多显得不足。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了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除了西气东输工程外,西电东送也是一项重要工程和举措,要比直接输送能源安全、可靠、清洁,也便宜得多。
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有关部门规划,“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
第一条,是将乌江、澜沧江和南、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第二条,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第三条,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二、西电东送的现状
南方电网由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四省(区)电网组成,受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属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广西、贵州和云南则属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省份。200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南部电网四省(区)国土面积98.45×104km2,国内生产总值14490亿元,其中广东占65.5%。
自1993年8月天广500kV交流输电线路投产以来,南部电网西电东送已形成一定规模,至2000年底已经形成包括红水河天生桥一级水电站(120×104kW),天生桥二级水电站(132×104kW),贵阳至天生桥和天广500kV交流双回输变电工程,天广500kV直流输变电工程和云南罗平至天生桥输变电工程在内的大型电网。2001年6月天广500kV直流双极投产,使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的主网架达到一回直流和二回交流的规模,天生桥出口端的输电能力达360×104kW。
目前,南方电网的电力交易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送电广东和广西;贵州盘县电厂送电广西;云南和贵州省电网的电能送广东。
南方电网用电负荷中心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南方五省(区)能源资源不平衡,西电东送、水火互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南方电网发展的必然格局。2000年,国务院决定在“十五”期间向广东新增送电1000×104kW。“十五”之后,南方电网重点开发广西红水河、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和上游、云南金沙江中游等流域梯级水电站,配套开工建设贵州和云南大型坑口火电厂、广西路口和港口电厂、广东天然气电厂等项目。在2005年向广东送电1088×104kW的基础上,南方滇黔桂电网向广东送电规模在2010年提高到1760×104kW,2020年达到2970×104kW。
三、贵州省在西电东送中的地位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西电东送工程的顺利实施,给开发贵州水力资源、煤炭资源,加快电力工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调动贵州能源优势向周边能源缺乏地区送电,必将带动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贵州地处西电东送前沿,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水火互济效益显著,是我国南方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方能源构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南方电网四省(区)能源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极不协调,经济较发达的广东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广西、贵州和云南能源资源则比较丰富。常规能源主要是煤炭和水能资源。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贵州,不仅数量多,而且开采条件也好;云南储量相对较多,以褐煤为主。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云南,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量均较大。贵州和广西也有一定数量的水能资源。
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通过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并借助南方电网大平台,黔电送粤能力从2002年的100×104kW增加到2012年的1000×104kW。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超过2500×104kW,同时还建成了“黔电送粤”500kV“五交两直”输电大通道,保证贵州电力能及时送到广东。
如今的贵州,发电装机已超过3000×104kW,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2008年7月,随着施秉至广东5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的建成,黔电送粤能力新增120×104kW,达到840×104kW,贵州作为南方能源大省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有力带动了贵州煤炭开采、交通运输以及有色金属等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还促进了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西电东送工程开始实施时,贵州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亿元,2009年已超过3800亿元,2009年电力工业对贵州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1.1%。2012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作为贵州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要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加强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电源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