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研究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字体:16+-

1.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19世纪中叶,欧洲经济上已进入工业革命阶段,政治上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在一个企业内部,原来由一个人或少数人使用的简单手工工具变成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分散的个体劳动变成许多人分工协作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已不是一个人制成的,而是由许多人共同生产出来的。整个社会以及各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依赖程度大大提高了,社会已经联成一个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和劳动产品已经社会化了,但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却没有相应地改变,仍然是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使资本主义陷入了严重的悖论之中:使用生产资料、创造劳动产品的人不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人不使用生产资料,不创造劳动产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不相容性在这里尖锐地表现出来。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同社会化生产力的矛盾就越尖锐。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这种不相容性,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包含着现代社会一切冲突的萌芽。

这一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每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酿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从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短短30年时间内,欧洲暴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在1836年、1847年发生了同样的危机。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生产无限扩张,越来越多的商品压向市场;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失业和贫困,购买力较弱。由此导致商品滞销,商业停顿,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大批积压的商品被销毁,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景象。

从1825年开始,这样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每隔大约十年必然发生一次。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1]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表明,资本主义陷入了不可克服的矛盾之中。它同时表明,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已经无法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2]另一方面,日益发展的社会化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社会化,即要求由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以恢复它的社会本性,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要求。这也就使人们有可能透过资本主义的弊病,从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中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只能在周期性地破坏生产力的过程中进行恶性循环。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经济条件。

2.近代工人阶级及其运动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方面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

近代工人阶级即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工业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恩格斯曾经指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的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的阶级。”[3]这个阶级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例如,英国在1820年使用机器生产的织布工人是1万人,1844年增加到15万人;到19世纪20年代末,英国的工业和运输业中的工人已达200万人。又如,德国的工人1800年还不到9万人,19世纪30年代初增至50万人,40年代末增至200万人,其中产业工人占80万。随着人数的增加,工业无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力量也增强了。

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不仅创造了工人阶级,而且把他们推进日益贫困的苦难深渊。资本家为了贪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往往采用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办法,加紧剥削工人阶级。19世纪前半期,工人普遍每天劳动14小时以上。高强度的劳动使工人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工人的生活条件也极其悲惨。在普通工人的居住区,“几乎看不到一扇玻璃完整的窗子,墙快塌了,门框和窗框都损坏了,勉勉强强地支撑着,门是用旧木板钉成的,或者干脆就没有。”[4]“工人买的土豆多半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瘦,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肉,往往已经半腐烂了。”[5]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由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极其野蛮、极其残酷。资本家完全撕掉了罩在自己头上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裸地暴露出贪得无厌的本性、聚敛财富的疯狂和压榨雇佣劳动者的冷酷。对此,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6]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最终归结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对立就有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伴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而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工人阶级,同时成为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经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恩格斯说:“工人阶级第一次反抗资产阶级是在工业运动初期,即工人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的时候。”[7]这时他们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如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后,布莱克本的工人马上将其捣毁,并迫使发明者逃亡到诺丁汉。1779年英国兰开夏市装置水力纺纱工厂,被几千名工人捣毁。随着现代无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及其所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加重,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阶级的斗争也不断朝着深广的方向发展。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不断得到锻炼,斗争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斗争水平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越来越认识到组织的力量,越来越认识到联合的力量。他们的斗争也逐渐从个别的自发斗争,转向联合的有组织的斗争,从捣毁机器的斗争转到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到19世纪30—40年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进入独立的政治运动时期,从而在更高的程度上发展起来。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大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就是这个时期最大的革命事件。

与早期的工人运动相比,这三大工人运动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无产阶级明确地、公开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斗争的主要矛头直接对准了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二是无产阶级逐渐抛弃了破坏机器等原始斗争手段,转而采用罢工、游行示威起义到武装起义等形式反抗资产阶级,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新的更高的阶段;三是无产阶级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性组织,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团结战斗精神明显提高,同时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组织自己的政党。这三次工人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以本阶级的有组织的力量,向资本主义制度发起猛烈的冲击,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失败也表明,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一产生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