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研究

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字体:16+-

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不会有人本身的发展,更不可能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提出“宁肯牺牲物质需要,也要满足精神需要”,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所以提出“宁肯牺牲经济发展,也要实现社会平等”,就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财富不够丰富。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决定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同时,也决定着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的不同形式,还决定人的自由程度和范围。在《宣言》发表之前,马克思就曾明确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21]。

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线索,深刻指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必然产物。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非常革命的作用,认为这种革命作用的集中体现是:“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宣言》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22]《宣言》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不是因为其生产力发展不够快,而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产力,“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23]。

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并不是要否定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宣言》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4]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共同富裕的程度,也决定了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自由。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实际前提,“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25]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

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振兴社会主义才有希望。从中苏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来看,中苏两国都曾夸大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的“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在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26];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强调我们要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强调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根据这些正确认识,我们党才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总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宣言》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目前,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看,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善于发展生产力、长期发展生产力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最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