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研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字体:16+-

任何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是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现实依据和实践基础。它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并在汲取借鉴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根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认真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新时期一开始,我们党就特别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汲取“**”的教训,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毅然决然地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抉择。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坚持和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标志着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拨乱反正的完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认真汲取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1]。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都是与我们党善于总结和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分不开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立论基础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断增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自觉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们办事情、作决策、想问题,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而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要认清这一基本国情、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以此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在实践中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

3.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到内陆边境城市、沿江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开放,从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可以说,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具有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植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

4.人民群众丰富的创造性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不竭源泉

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邓小平讲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江泽民说,好办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结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胡锦涛指出:“尊重人民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2]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改革创新的经验都来自基层、来自人民群众。我们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热情支持、鼓励、保护、引导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深刻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从中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汲取智慧形成和发展的。

5.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发生大变动大调整,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的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面对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的新突破推动事业的新发展。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党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