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

参考文献

字体:1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7、10、15、21、42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第1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12、16、30、31、32、33、34、35、40、42、46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

《列宁选集》(1—4),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专题文集》(1—5),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版。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康德:《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杨祖陶校,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著作全集》第3卷,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康德:《判断力批判》,《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康德:《1781年之后的论文》,《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康德:《学科之争 实用人类学》,《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李秋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林荣远校,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黑格尔:《大逻辑》,(上、下),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66/1976年版。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上、下),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洛克:《政府论》上,翟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柏拉图全集》(1—4),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托马斯:《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上、下),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韦伯:《儒教与道教》,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韦伯:《论俄国革命》,潘建雷、何雯雯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2卷),阎克文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版。

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程志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马尔库塞:《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的分析》,张翼星、万俊人译,黄振定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波普尔:《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第1—2卷),陆衡、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赵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胡晋华译,冯克利统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卡西尔:《启蒙哲学》,顾伟铭、杨光仲译,郑楚宣校,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郭官义、李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关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阿尔都塞:《黑格尔的幽灵——政治哲学论文集》,唐正东、吴静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阿尔都塞:《读〈资本论〉》,李其庆、冯文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罗尔斯:《政治哲学史讲义》,杨通进、李丽丽、林航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里克曼:《理性的探险》,姚休等译,岳长龄校,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吴象婴、梁赤民译,吴象婴校,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2年版。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6年版。

柏雷:《思想自由史》,罗家伦译,岳麓书社,1988年版。

施特劳斯、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古留加:《康德传》,贾泽林、侯鸿勋、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古留加:《黑格尔传》,刘半九、伯幼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奥甫相尼科夫:《黑格尔哲学》,侯鸿勋、李金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李秋零、田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李秋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黑格尔、海德格尔及其以后》,周宪、许钧主编,臧佩洪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霍尔盖特:《黑格尔导论:自由、真理与历史》,丁三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卢卡奇:《理性的毁灭》,王玖兴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彭曦译,张一兵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邓习仪译,张一兵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广松涉:《唯物史观的原像》,邓习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山之内靖:《受苦者的目光:早期马克思的复兴》,彭曦、汪丽影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王青、李萍、李海春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岩佐茂、小林一穗、渡边宪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梁海峰、王广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1999年版。

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梅林:《马克思传》,罗稷南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海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版。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安德森:《列宁、黑格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张传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萨拜因著,索尔森修订:《政治学说史》第4版(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问题研究所、南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组织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版。

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冯颜利译,任平校,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夏瑞春编、陈爱政等译:《德国哲学家论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洪谦主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张世英主编:《新黑格尔主义论著选辑》(上),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贺麟:《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第1—5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修订第6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

李泽厚:《世纪新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李泽厚:《李泽厚近年答问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李泽厚:《中国哲学如何登场?李泽厚2011年谈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夏甄陶:《关于目的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张一兵:《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梨——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1、2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08年版。

张一兵、周嘉昕:《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科学批判构架的历史生成》,《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枬森、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上、中、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俞吾金:《实践诠释学: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与一般哲学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邓晓芒:《康德哲学诸问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张盾、田冠浩:《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学习出版社,2014年版。

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高兆明:《心灵秩序与生活秩序: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释义》,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赵汀阳:《没有世界观的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赵汀阳:《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赵汀阳:《第一哲学的支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韩立新:《〈巴黎手稿〉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刘森林:《实践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徐长福:《意识与异质性》,《拯救实践》第一卷,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赵明:《实践理性的政治立法: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诠释》,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李秋零:《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希腊哲学史》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7、1993、2003年版。

汪子嵩、陈村富、包利民、章雪富:《希腊哲学史》第4卷(上、下),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第1—8卷,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俞吾金、汪行福、王凤才、林晖、徐英瑾:《德国古典哲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赵敦华:《西方哲学通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严春友:《西方哲学新论》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桂琳:《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孙伯鍨、侯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上、下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刘敬东:《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国个案》,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刘敬东:《理性、自由与普遍法治——解读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哲学研究》,2001年第9期。

刘敬东:《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理性—非理性动力结构——黑格尔历史理念片论》,《哲学研究》,2002年第12期。

刘敬东:《两个世界与历史理念——一种历史观念的考察》,《现代哲学》,2002年第2期。

刘敬东:《在批判与建构之间》,《现代哲学》,2003年第3期。

刘敬东:《两个世界与一个人生——以柏拉图、黑格尔与孔子为例》,《哲学研究》,2005年第5期。

刘敬东:《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马克思与康德黑格尔:两种历史观的比较及其反思》,《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

刘敬东:《在历史与伦理之间——现代性问题的一个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刘敬东:《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国道路的一个解释框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刘敬东:《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道路》,《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