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英〕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哈贝马斯:《哈贝马斯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德〕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匈〕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匈〕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节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匈〕卢卡奇:《理性的毁灭》,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匈〕卢卡奇:《卢卡奇早期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美〕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英〕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加拿大〕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日〕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日〕广松涉:《事的世界观的前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英〕里希特海姆:《卢卡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英〕帕金森:《格奥尔格·卢卡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日〕初见基:《卢卡奇:物象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陈晏清等:《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南湜、谢永康:《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南湜:《追寻哲学的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俞吾金等:《现代性现象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俞吾金:《传统重估与思想移位》,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吴晓明、王德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吴晓明:《思入时代的深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衣俊卿:《现代性焦虑与文化批判》,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吴恩裕:《马克思的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谢永康:《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拯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亮:《“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聂锦芳:《清理与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魏小萍:《追寻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仰海峰:《形而上学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汪行福:《走出时代的困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傅永军:《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鲁克俭:《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张秀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杜章智:《卢卡奇自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翼星:《为卢卡奇申辩》,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韦伯研究类:
〔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德〕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德〕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德〕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德〕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Ⅰ:学术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Ⅱ: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Ⅳ: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Ⅴ: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Ⅶ: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韦伯:《韦伯作品集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韦伯:《学术与政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德〕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德〕韦伯:《中世纪商业合伙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德〕玛丽安娜·韦伯:《马克斯·韦伯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英〕麦克雷:《马克斯·韦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英〕弗兰克·帕金:《马克斯·韦伯》,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茨·林格:《韦伯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查尔斯·卡米克等:《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评论指针》,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德〕沃尔夫冈·蒙森:《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英〕毕瑟姆:《马克斯·韦伯与现代政治理论》,吉林出版集团2015年版。
〔英〕威姆斯特:《理解韦伯》,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瑞典〕斯威德伯:《马克斯·韦伯与经济社会学思想》,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德〕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日〕金子荣一:《韦伯的比较社会学》,水牛出版社1980年版。
〔美〕本迪克斯:《马克斯·韦伯思想肖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德〕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洪镰德:《从韦伯看马克思》,扬智文化1998年版。
顾忠华:《韦伯学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顾忠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顾忠华:《韦伯学说的当代诠释》,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余英时:《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猛:《韦伯、法律与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刘莹珠:《资本主义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斯·韦伯合理性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王善英:《理性化与人类生存境况——韦伯理性化思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唐爱军:《马克斯·韦伯的现代性理论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
西方哲学类: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德〕西美尔:《货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德〕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德〕海德格尔:《路标》,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德〕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德〕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
〔德〕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德〕阿伦特:《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美〕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匈〕赫勒:《现代性理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美〕贝斯特、科尔纳:《后现代转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德〕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苏〕波波夫:《康德和康德主义》,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波〕塔达基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
〔英〕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邓晓芒:《冥河的摆渡者》,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西方社会理论类:
〔英〕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英〕吉登斯:《政治学、社会学与社会理论》,格致出版社2015年版。
〔德〕曼海姆:《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美〕莫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
〔德〕维尔默:《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斯洛文尼亚〕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英〕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法〕马尔图切利:《现代性社会学》,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美〕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德〕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乔治·瑞泽尔:《古典社会学理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
苏国勋、刘小枫:《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理论文选I:社会理论的开端和终结》,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苏国勋:《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0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谢立中:《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童星:《现代性的图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洪涛:《本原与事变:政治哲学十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郭忠华:《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类:
王南湜:《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王南湜:《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界分》,《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王南湜、谢永康:《形而上学的遗产与实践哲学的发展路向》,《学习与探索》2005第2期。
王南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和异化理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
王南湜:《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
王南湜:《广松涉对马克思理论的物象化论阐释及其扩展》,《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王南湜:《近代科学世界与主客体辩证法的兴起》,《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王南湜:《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学习与探索》2007第6期。
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哲学研究》2007年第3期。
张盾:《马克思主义当代视域中的韦伯》,《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张盾:《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
谢地坤:《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哲学研究》2004年第6期。
俞吾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俞吾金:《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俞吾金:《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探析》,《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俞吾金:《资本诠释学》,《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俞吾金:《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俞吾金:《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途中》,《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吴晓明:《社会现实的发现:黑格尔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
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学术月刊》2006年第2期。
吴晓明:《现代性批判与“启蒙的辩证法”》,《求是学刊》2004年第7期。
吴晓明:《卢卡奇与现代性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钱捷:《笛卡尔“普遍数学”的方法论意义初探》,《哲学门》第六卷(2005)第2册。
张一兵:《市场交换中的关系物化与工具理性的伪物性化》,《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
邓晓芒:《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什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
唐正东:《在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中忽略了李嘉图意味着什么》,《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
张亮:《国内卢卡奇研究七十年:一个批判的回顾》,《现代哲学》2003年第4期。
周凡:《重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社会科学家》2003年3月。
陈立新、孔明安:《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存在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邹诗鹏:《马克思对现代性社会的发现、批判与重构》,《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邹诗鹏:《唯物史观对启蒙的超越与转化》,《哲学研究》2008年第6期。
邹诗鹏:《再论唯物史观与启蒙》,《哲学研究》2011年第3期。
邹诗鹏:《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社会哲学视角》,《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邹诗鹏:《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思想史效应》,《哲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邹诗鹏:《唯物史观与经典社会理论》,《学术研究》2010年第1期。
李猛:《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王泽应:《韦伯新教伦理命题的世纪论争与理性反思》,《南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谢永康:《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型及其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谢永康:《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结构——自然和历史的关系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哲学研究》2008年第7期。
谢永康:《实现启蒙自身的启蒙——形而上学批判视域下的启蒙辩证法》,《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
谢永康:《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谢永康:《从“否定性的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谢永康:《被误读的阿多诺》,《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郑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郑飞:《意识形态批判的思想谱系:马克思、韦伯与卢卡奇》,《南京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郑飞:《韦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技术批判理论》,《哲学研究》2017年第5期。
郑飞:《马克思与技术批判》,《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郑飞:《从异化到物化:马克思的现代性社会关系批判》,《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6期。
郑飞:《启蒙: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复杂性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第5期。
郑飞:《从合理化理论评析罗尔斯“纯粹程序的正义”原则》,《思想战线》2011年第3期。
郑飞:《探寻马克思与韦伯综合的可能性视域——青年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重新定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郑飞:《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论韦伯学说的思想主题》,《江海学刊》2011年第4期。
郑飞:《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论韦伯的文化论研究》,《伦理学研究》2011年第2期。
郑飞:《从赛义德的思想来源试析后马克思思潮的理论定位》,《学术研究》2010年第8期。
郑飞:《从经典社会理论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
郑飞:《想象力与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建构》,《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2期。
郑飞:《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理性不及”观念》,《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
郑飞:《现代性辩证法视野中的现代性批判》,《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