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十四章 英美新批评派美学

字体:16+-

新批评派是20世纪前半期英美文学批评和美学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1941)一书得名。在该书中,兰色姆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新批评”这个名称便从此流行开来。

在新批评派崛起之前,19世纪末的西方文论、美学以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为主导。实证主义的美学、文论只注重作家个人的生平与心理、社会历史与政治等方面因素对文学的影响,而浪漫主义的美学、文论则强调文学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热衷于谈论灵感、**、天才、想象和个性。这两种美学、文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新批评派的崛起正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美学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论和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研究,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派在西方文学理论、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新批评派作为一个形式主义美学、文论派别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3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获得长足发展,达到它的鼎盛期,6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是英国意象派批评家T·E·休姆。休姆在1915年曾写过一篇重要论文《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该文宣告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其中已经透露了新批评反对浪漫主义批评的重要信息,瑞恰兹的语义学美学则对新批评派美学的形成产生了直接、重要的影响。此外,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对新批评派美学的发展也有间接的影响。

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托·斯·艾略特、兰色姆、布鲁克斯、燕卜荪、维姆萨特和韦勒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