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学的通俗形式
在明代,史学走向社会深层,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即史学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通俗形式,从而使这时期的历史教育也具有新的特色。
大致说来,明代学人在使史学取得通俗形式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对前人历史撰著的节选、摘录、重编,由此而产生出来的节本、选本、摘抄本、类编本、重撰本等,名目繁多。
关于节选旧史,有通史、皇朝史和史论。马维铭撰《史书纂略》220卷,取“二十一史”本纪、列传,各撮取大略,依通史体例,汇成一书。姚允明撰《史书》10卷,自三皇迄于元代,采集史文,节缩成书。这是通史性质的;关于皇朝史方面的,如茅国缙撰《晋史删》40卷,钱士升撰《南宋书》60卷,王思义撰《宋史纂要》20卷,张九韶撰《元史节要》14卷等,都是根据原史节选、缩写而成。这些书,或删之过简,或不明史例,质量都不高,也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关于史论,有项笃寿的《全史论赞》80卷,有彭以明的《二十一史论赞辑要》和沈国元的《二十一史论赞》,各36卷,都是节选历代正史史论会辑成书。其中沈国元还加以圈点、评议,他的评议如同批选时文,未见有多少史识。这一类书,未可作为著作看待,它们的产生,都是因旧史分量繁重欲求其简。从这一点看,它们还是反映了社会的需要。
关于摘抄旧史。明人的史钞,既多且杂,摘抄的内容大多因人而异,有的甚至是随意杂抄,没有多少价值。也有一些史钞,是反映了摘抄者的兴趣和目的。如茅坤的《史记钞》65卷,是删削《史记》之文并略施评点,反映出摘抄者对于古文的兴趣。赵维寰的《读史快编》44卷,是于诸史中摘录其新异之事,始于《史记》,迄于《新唐书》,反映了摘录者猎奇的主旨。杨以任的《读史集》4卷,是摘录、编辑诸史中事迹之可快、可恨、有胆、有识者,分为4集,每条之下略缀评语。有龚一柱序,称:“古今记载皆史也,要在出于喜怒哀乐之自然者也。夫是,则率性是史,又何俟读?读史者,古人先我而明其性,我后古人而鉴其情也。”[55]这大致写出了编录者的目的。这一类书中,还有不少是着眼于史书的字句、辞藻的,如凌迪知的《〈左〉〈国〉腴词》、《太史华句》、《两汉隽言》即是。它们对传播完整的史事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毕竟还是扩大了史书的社会影响。
明代学人也有不少改编旧史之作,它们的情况也显得复杂一些,虽然总的面貌并不突出,但也往往有创造性的因素。其中,按编年体写成的,如丘浚所撰《世史正纲》32卷,起秦始皇二十六年,迄明洪武元年,以著世变事始之所由,并随事附论,全书用意在于专明正统。顾应祥撰《人代纪要》30卷、薛应旂撰《甲子会纪》5卷,编年纪事,上自黄帝,下至嘉靖朝;其上限所记年代,则纯属臆断。还有大致按纪传体改编的,如范理撰的《读史备忘》8卷,所记起自西汉迄于唐代,先列诸帝于前,而以诸臣事迹摘叙于后,史文均据正史和《资治通鉴纲目》。又如谢陛撰的《季汉书》56卷,尊蜀汉为正统,自献帝至刘后主为本纪3卷,附以诸臣为内传;吴、魏之君为世家,而以其臣为外传;另有载记、杂传,以及兵戎始末、人物生殁2表;卷首有正论5条,答问22条,凡例44条。这书的正统观念并不可取,所订义例亦未必允当,但作者力图运用多种体例来反映比较复杂纷繁的历史过程的用意,似还有可取之处。再有一种是按类书形式改编的,如唐顺之撰《史纂左编》124卷,以历代正史所载君臣事迹类辑成编,全书分君、相、名臣、谋臣、后、公主、戚、储、宗、宦、幸、奸、篡、乱、莽、镇、夷、儒、隐逸、独行、烈妇、方技、释、道共24门,而意在取千古治乱兴衰之大者,着重著其所以然。这书所介绍的只是一些片断的历史知识;不过它立意还是可取的,历史教育也需要这样的书。
明代史学的通俗形式,还有一些是属于蒙学、乡塾读本。顾锡畴撰《纲鉴正史约》和梁梦龙编《史要编》二书,是这类书中较有特色的。《纲鉴正史约》36卷,编年纪事,大致反映出历代历史梗概。“纲鉴”,是分别取《资治通鉴纲目》和《资治通鉴》二书各一字为书名。后来清人吴乘权等撰《纲鉴易知录》,或许是受了这书的影响。《史要编》10卷,作者杂采诸史之文,为正史3卷、编年3卷、杂史3卷、史评1卷。其自序称:学者罕睹全史,是编上下数千载,盛衰得失之迹,大凡具在。这书的编者,有两个意图,一是传播简要的历史知识,二是希望读者粗知史学的表现形式。编者的这一用意,在今天看来仍是可取的。明代还有一本蒙学读物,是在当时和后来直至近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的,这就是程登吉编的《幼学琼林》。这是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极通俗的读本,它用对偶句子写成,大致也能押韵,读来朗朗上口,饶有兴味;既能识字,又能增长知识。《幼学琼林》经后人不断增补,现今所传最好的本子,是清代邹圣脉增补本,凡4卷:卷一是关于天、地、朝廷;卷二是讲祖孙父子、伦理关系;卷三讲人事、器用;卷四讲科第、学识。这种蒙学读本的形式,在今天仍可借鉴。
总的来看,在史学的通俗化方面,明代学人是做出了努力的。这些用比较通俗的形式写出来的史书、读本,对史学自身的发展很少有直接的意义,但对史学跟社会的结合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关于这一点,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清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