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学志(第五卷)

四、学案和评论

字体:16+-

学案是以记述学术史为中心的一种综合性体裁,它在结构上包括学人传记、言行录、著作录要、他人的有关评论,而特别重视学术流派的师弟子传授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学术史撰述萌芽甚早,其源可以溯到《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但这是比较简单的记载。《史记》中有先秦诸子的传记,有《儒林》、《日者》、《龟策》等列传,反映出司马迁的学术史撰述思想。《汉书·艺文志》则已具备了学术史的雏形,它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对学术史撰述的发展有启发和推动的作用。其后,南朝阮孝绪的《七录》、唐初的《隋书·经籍志》是对《汉书·艺文志》的继承和发展。宋元之际,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解题形式的目录著作,具有更明显的学术史性质。这些都是综合性的学术史著作。专门性的学术史,在佛教著作中出现较早。南北朝时僧祐的《出三藏记集》,唐释智昇的《开元释教录》,宋释普济的《五灯会元》、释志磐的《佛祖统纪》,等等,都是较完整的学术史形式的著作。在儒家著作中,朱熹的《伊洛渊源录》,是关于理学一派的学术史著作。而学案体是作为比较完备的、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史著作形式出现的,其形成较晚。明清之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学案19目,叙明代学者200余人。此书以学派为纲,论述了各派学人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成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系统的学术史著作。黄宗羲又撰《宋元学案》,后经其子黄百家和全祖望续撰成书。这两部书,是学案体史书中的杰作,代表了古代学术史之较高的发展形式。清人江藩撰《国朝汉学师承记》,叙述清初至嘉庆年间汉学学者的生平、师承、著作和学术见解,大致以吴派学人居前,皖派学人列后,凡正传40人、附传17人,是一部主要反映清代乾嘉汉学的学术史著作。这一类书在形式上也近于学案体撰述。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书,开近代以来学术史著作之先声。它们在形式上、结构上跟学案有所不同。

评论是史书中一种特殊的体裁,它不以表述客观历史为主要内容,而是专就史事与人物或史书与史家发表评论。这种体裁是以评价历史或评价史学为主要内容的,其特征是以议论为主而不是以记述为主。其中,关于史事与人物评论的,可谓之历史评论;关于史书与史家评论的,可称作史学评论。最早的历史评论是史书的一个部分,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后来出现了历史评论的专篇,如贾谊的《过秦论》、班彪的《王命论》、曹冏的《六代论》、袁宏的《三国名臣颂》等,论得失,辨兴亡,评人物,都是有代表性的历史评论专篇。这类专篇,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初,虞世南撰《帝王略论》一书,有略有论而以论为主,是现存(残本)较早的历史评论的专书。这类专书,在宋代以后开始多了起来。宋代范祖禹撰《唐鉴》一书,评论唐代近300年间政治上的得失成败,凡306篇。此书在当时就有广泛的影响,作者被时人称为“唐鉴公”。孙甫的《唐史论断》(原是作者所撰唐史中的评论,其史事部分已佚)、吕夏卿的《唐书直笔》、李焘的《六朝通鉴博议》等,都是这类著作。朱熹曾论范、孙二人之书说:“《唐鉴》意正有疏处。孙之翰《唐论》精练,说利害如身处亲历之,但理不及《唐鉴》耳。”[15]历史评论已成为朱熹与弟子论学的一部分。明清之际王夫之撰《读通鉴论》,依《通鉴》所叙史事与人物,写出评论约900条。作者还阐述了历史评论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说:“引而伸之,是以有论;浚而求之,是以有论;博而证之,是以有论;协而一之,是以有论;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论。”[16]这实际上也是指出了历史评论的重要性。王夫之还撰有《宋论》一书,是专就宋代史事和人物所作的评论。这两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评论专书的代表性著作。

史学评论最早见于先秦的史书和诸子言论,如孔子评论董狐,《左传》和孟子评论《春秋》即是。而从史学发展的自觉意识上提出史学评论的,则始于司马迁对《春秋》的评论,其中包含了他撰述《史记》以继承《春秋》的旨趣。其后,班彪作《太史公书》后篇、班固撰《汉书》,其论略与叙传,也都反映了作者在这种自觉意识基础上的史学评论思想。而内容比较全面的史学评论专篇,则是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它涉及史学源流、作史原则、史书优劣、史家旨趣等不少史学问题。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及唐初,史学有了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刘知幾写出了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书《史通》,书中关于史书体裁体例、史家修养、史学功用的许多评论,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宋代,史学评论有广泛的发展,有对专书的评论,如吴缜的《新唐书纠谬》、《五代史记纂误》;有以解题目录书形式出现的、包含史学评论在内的综合性评论著作,如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以及宋元之际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等。清代章学诚所著《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史学评论专书。《文史通义》对清代以前的史书体裁、体例有广泛的论述,而其基本方面则是阐述作者对于史学理论的一些见解,它是中国古代史学评论的总结性著作。近代,梁启超撰《新史学》,章太炎撰《哀清史》,都是史学评论的名作。

评论的发展,反映出了中国史学在理论上的创造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