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对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其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因衰老而死亡是一种“善终”,是最自然的方式,也是人生完整的最后一环。其次,死亡之后,感知觉自然就会终止,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也不再会延续,更不存在所谓的“死亡世界”,不必为了解“死后是什么样的”而恐惧。最后,死亡虽然会把我们和至亲分开,会让他们悲伤,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越是能够做到安详和坦然面对死亡,越能减少他们的担心,减轻他们的痛苦。
心理护理是临终老年人护理的重点。要使临终老人处于舒适、安宁的状态,必须充分理解老人和表达对老人的关爱。给予老人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触摸护理
触摸护理是大部分临终病人愿意接受的一种方法。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可以轻轻抚摸临终老人的手、胳膊、额头、胸腹背部等,抚摸时动作要轻柔,手部的温度要适宜。通过对老人的触摸能获得他们的信赖,减轻其孤独和恐惧感,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亲切温暖感。
(二)耐心倾听和诚恳交谈
临终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往往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亲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需要倾诉内心的愿望和嘱托,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因此,要认真、仔细地倾听老人诉说,使他们体验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对虚弱而无力的老人,除了诚恳地与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外,还要通过表情、眼神、手势等方式表达友好和爱意,同时付诸于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通过诚恳的交谈,还能够及时了解老年人真实的想法和临终前的心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老年人交谈时,要尽量照顾老人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权利、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尽可能减轻他们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使他们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三)允许家属陪护老人,参与临终照护
家属是老人的亲人,也是老人的精神支柱。临终老人最难割舍与家人的亲情,最难忍受离开亲人的孤独。老人也容易接受、依赖自己亲人的照顾。因此,在老年人的临终阶段,应允许家属陪护,参与临终照护。参与临终照护是老人和家属的共同需要,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措施。它可以使老人获得心理慰藉,减轻孤独感,增强安全感,有利于稳定情绪,有利于老人安详地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
(四)帮助老人保持社会联系
临终老人容易产生被孤立、被遗弃感,因此,应鼓励老人的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等社会成员多探视老人,尽可能与老人接触;不要嫌弃他们,将他们与社会、家庭隔离开来,更不能漠视他们的生存价值;要鼓励老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积极与社会联系,从而体现人生最后的价值。
(五)适时有度地宣传优死意义
尊重老人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根据老人不同的职业特点、心理反应、性格特征、社会文化背景等,在适当时机,谨言慎语地与老人、家属共同探讨生与死的意义,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对待生命和疾病,并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以平静的心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
(六)重视临终老人的个性化护理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应重视与弥留之际老人的心灵沟通。美国学者卡顿堡顿对临终老人精神生活的研究结果表明,接近死亡的人,其精神和智力状态并不都是混乱的,49%的老人直到死亡前一直是很清醒的,22%的老人有一定意识,20%的老人处于清醒与混乱之间,仅3%的人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断对临终或昏迷老人讲话是很重要而有意义的。与弥留之际老人的心灵沟通,直到他们安详地离去,表达了护理人员对老人真诚、热情、温馨的关怀和尊重,并为老人的离去送了行。
总之,临终老人的心理变化各个过程无明显界限,但各个过程都包含了“求生”的希望。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脱离痛苦和恐惧,以及精神上的舒适和放松。因此,及时了解临终老人的心理状态,满足老人的身心需要,使其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以平静的心情告别人生,这是临终时心理护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