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需要有什么特点
(一)老年人最重要的需要是物质需要
大量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最重要的需求仍然是物质方面的需求。吴振云等(吴振云、许淑莲、吴志平等,2003)对北京8个区县2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研发现,老年人对健康和经济最看重,居住和饮食列第三、第四位,心情紧随其后,列第五位。刘颂(2004)通过对南京等六城市和两所老年大学的102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老年人最看重的是生活安全需求,他们希望生活安定、日子太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其次是社会尊重需求,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被他人尊重的愿望,渴望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尊重;三是行为意义需求,他们渴望工作,追求个体行为的社会意义,希望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黄耀明等(黄耀明、黎春娴,2011)采用分层多级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九个市244名城市老年人调研后发现,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心理需求最高,其次是社会生活心理需求,再次是性心理需求;认为城市老年人在对身体健康情况的关注和对子女探望的期待上,表现出了比较高的需求。韩布新等(傅双喜、王婷、韩布新等,2011)对全国28个省(市、区)的5251名60岁以上老人的调研结果也发现,中国老年人的物质需求高于精神需求,具体表现为生理与安全需求最高,其次是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认同需求最低。
(二)老年人需要的特点和年龄有关
早在1997年,黄唯汉与孙梦云(1997)通过对高校150余名离退休老人的调查发现,老年人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健康安全需要、文体娱乐需要、政治上关怀的需要等方面,与他们在职时相比更为突出、强烈;并且发现,不同需要对于不同年龄老人的重要程度存在差异,对于60~65岁的老人来说,尊重需要排在首位,然后依次是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和生活需要;70岁以上的老人最看重安全需要,然后依次是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生活需要。从这一结果来看,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老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安全方面的物质需求。这一结果也被韩布新等(傅双喜、王婷、韩布新等,2011)的调研结果所证实。在韩布新等的研究中,将老年人划分为62~70岁组、71~80岁组和80岁以上组,他们的生理与安全需要,随着年龄增长需求程度逐步上升;交往需要71~80岁组得分最高,认同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随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可能与退休适应以及生理变化有关。这种分析可能较为合理,在我国当前情况下,60来岁的老年人通常都刚刚退休,或者还能够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还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因此有较高的尊重需要或认同需要。
(三)老年人需要的特点和职业有关
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程度的老年人,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特点。在韩布新等(傅双喜、王婷、韩布新等,2011)的研究中,农民的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得分显著低于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生理与安全需要、认同需要与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虽然学历程度在各需要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却表现学历程度越高,生理与安全需要得分越低,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得分越高的趋势。
(四)空巢老人更在意亲情需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劳动力人口的流动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中国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出现了空巢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有研究者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的需求问题。韩振燕与郑娜娜(2011)通过入室调研方式,走访了南京市鼓楼区政府专项援助和安装“安康通”的320名老人,认为空巢老人的主要心理需求有,希望获得子女亲情的情感需求、希望获得社会关注和尊重的需求、希望摆脱孤独和寂寞的文化娱乐需求、希望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交往需求,以及希望能够发挥余热的自我实现需求。
任务二 结合老年人情绪和情感方面的特点,掌握老年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行为表现
关于老年人情绪这个问题,多数文献均用相当多的篇幅陈述老年人的消极情绪,比如失落感、疑虑感、孤独感、忧郁感、老朽感以及对死亡的情绪反应等。应当指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老年人情绪的一般特点,但并不是老年人情感世界的全部,也不是当代普遍老年人情绪生活的基调。掌握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方面的特点,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并在问题引导下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问题二:老年人的情绪情感有什么特点?老年人有哪些常见的不良情绪?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情绪对人的影响。情绪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反应,还会影响人们与他人的交往质量,影响到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受。为了帮助老年人度过一个快乐的晚年,就需要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情绪。那么,老年人的情绪有什么特点?老年人有哪些常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