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人格类型及其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人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面临患某些特定的疾病的风险。现代医学心理学的临床诊断证明,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处于怎样的信息负荷状态(接受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人格类型(A型、B型、C型、D型)的差别。
(一)A型人格与健康
1.A型人格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1)常同时思考或做两件不同的事;老想把工作日程排得越满越好,经常不满足现有的工作成就。
(2)信不过别人,总想自己动手,只有自己做的才称心如意;看到别人做事慢,或做不好,就想抢过来自己做。
(3)坐不住,闲不住;时间观念强,一定准时,不差分秒。
(4)有闯劲,敏捷和强烈的进取心。
(5)从不关心周围环境,对一切美好事物缺乏兴趣。
(6)好打断别人说话;说话坦率,口无遮拦,容易得罪人。
(7)习惯于指手画脚,不耐烦,情绪急躁。甚至拍桌子来加强语气;习惯用手指敲鼓点、抖腿、颤脚;爱眨眼睛。
(8)经常匆匆忙忙。除非不得已,不愿排队;运动、走路和吃饭的节奏很快,经常大步快走,喜抄近路,如果被迫跟在别人后面缓缓而行,很不高兴。
(9)事事争强好胜,喜占上风;爱和别人比高低,嘴里不说,心里有数。
2.A型人格与冠心病倾向人格的关系
A型人格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man,R.H.)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许多冠心病人都表现出一些典型而共同的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是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紧迫感,等等。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而相对缺乏这类特点的行为称之为B型行为。A型性格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A型性格能激起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平均浓度增加,而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当然,除了A型行为模式这一人格因素外,导致冠心病的因素还有许多,诸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等。比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少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高脂肪摄入、过食、吸烟、饮酒)都容易罹患冠心病。
3.A型人格的行为矫正
(1)注意自己的行为:放慢节奏,保持平和,降低音调,注意聆听,善于理解,保持微笑。
(2)选择环境:定时自我放松,一般20分钟即可。不看描写暴力行为的电影,多看喜剧、多听音乐。多与人聊天,友好待人,多一点人情味。
(3)经常问问自己,哪些事情该制止,久而久之,自然牢记心中。
(4)每天回忆一下,今天出了什么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5)当自己觉得自己要发火时进行自我暗示,并进行放松。
(6)回避易引起你强烈情绪反应的人与事。
(7)培养艺术修养,绘画、垂钓、跳舞、宠物等,使紧张的思想和肌肉得到休息。
(8)交几个知心朋友,交流感受与心得,在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使自己变得开心大度。
(9)强制自己休息。
(二)C型人格与健康
1.C型人格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1)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即不善于表达或发泄诸如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尤其是经常竭力压制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
(2)行为退缩。如屈从于权势,过分自我克制、回避矛盾、迁就、忍让、宽容、依赖、顺从,为取悦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爱好、需要等。
(3)易出现无助、无望的心理状态。经常无力应付生活的压力,而感到绝望和孤立无援。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克制、谨小慎微、没有信心等。
2.C型人格与癌症倾向人格的关系
1988年,英国学者Greer等人发现癌症患者具有某些人格特征,这些特征可使人易得癌症。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美国学者Temoshok和德国学者Baltrush的支持,并进一步提出了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即C型人格(C-Type Personality)或C型行为模式(Type C Behavior Pattern),C型人格者属于“忍气吞声型”,医学专家以英文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种性格命名。
C型性格会严重妨碍体内的免疫机能,使这种机能不能充分发挥抗癌的作用。在健康人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可能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在这些癌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将它破坏或者消灭,所以没有发展成为癌症。即性格积极乐观、豁达,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的人,癌瘤生长缓慢,甚至会自然消退;而C型性格的人则会加速癌瘤的发展。
C型人格特征中有两个主要的特征易于导致癌症的发生:一是不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如愤怒、害怕和焦虑。二是不能适当地应对压力,倾向于发展出无助、失望和抑郁的情绪。很多临床研究发现癌症病人有半数以上都有抑郁问题,患癌症的病人比其他人更倾向于抑郁。长期以来,“抑郁”被认为是癌症的元凶。
3.C型人格的行为矫正
具有C型性格特征并不可怕。如何改变?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在生活中形成,也可以在生活中改变,因此,只要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是完全可以改造性格的某些不良方面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会疏泄或排解不良情绪。特别是那些严重的焦虑、抑郁、愤怒、不满等,更要寻找合适的途径发泄,缓解情绪、平衡心理,绝不能一味地压抑、克制,折磨自己、为难自己。
(2)学会转移心境。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从恶劣心境和无助无望状态中走出来的能力。
(3)不要过分畏惧权贵和在意他人的评价。人不能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但也不能没有独立人格。为人处世绝不能以扼杀自己的潜能为最终代价。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力量已显得微不足道,培植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就显得相当重要。这样,人才会自信。
(5)输出爱: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事,从爱中寻求人生乐趣。
(三)D型人格与健康
1.D型人格的行为特征
D型人格的概念是荷兰学者Denollet经过实证归纳和理论演绎,于1996年提出了“D型人格”(type D personality)的概念,又称“忧伤人格”( distressed personality)。D型性格的人的行为特征是:孤僻型,往往沉默寡言,待人冷淡;缺乏自信心,有不安全感;性格孤僻,爱独处,不合群;情感消极,忧伤,容易烦躁不安。
(1)在社交场合非常羞涩,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因此惶惶不安;
(2)对人生的看法十分悲观和沮丧;
(3)不敢主动接近他人,没有朋友;
(4)经常性的焦虑,无缘无故为某些事情忧虑;
(5)心情总是很恶劣,爱发脾气,导致情绪十分低落。
2.D型人格与心脏病人格的关系
D型人格的提出既是对以往与疾病相关的A型,B型,C型人格概念的扩展,也是对已有人格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证据的整合。具有D型人格的人是“孤僻型”,往往沉默寡言,消极忧伤,倾向于担忧,对生活悲观,紧张和不愉快。
目前,医学研究已经证实,焦虑、易怒、孤僻的D型性格的人,很容易患心脏病。D型性格的人患心脏病后,生存质量差。他们的生存期,少于患有同类疾病的A、B、C型性格的人。
D型性格的人要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主要通过家人对他们的关爱,尤其是妻子或丈夫的温情呵护,有助于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能够将内心中的恶劣情绪随时排解和释放,从而变得快乐起来。一般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最为焦虑的D型性格的人,能够学会如何应对不良情绪造成的精神压力,学会缓解内心的焦虑情绪。
(四)B型人格
1.B型人格的行为特征
B型人对外界的刺激或变化十分敏感,而且反应迅速,敏捷。但他们不会像A型人那样过于在意,耿耿于怀。他们一般比较活跃,乐观,比较爱说笑,对任何事情都想得开。所以,年轻的时候,少年白头的比率是极小的。
从本质上讲,B型人不太合群,时常依情绪我行我素,游离于集体之外,显得很孤僻。但同时,他们又无法忍受孤独,故而他们更喜欢看热闹或围观。
在人际关系上,他们对谁都很热心,而且缺少戒心,但也常因此上当受骗。他们跟什么人都可以来往,朋友也不少,就是缺少知己。交际广泛的B型人往往忽视礼仪上的细节,常给人留下冒失,不拘小节的印象。
在工作中,B型人是实干派,办事利落、积极、适应快。B型人爱动脑筋,干活有窍门,所以显得悠闲自得,甚至让人视为懒散。
2.B型人格与健康
对老年人来说B型人格是最理想的人格类型。B型人格的老年人多表现为温和平静、心胸开朗、从容大度、与人为善、不过分逞强好胜、随遇而安。在长寿的老年人中,B型人格约占80%以上。美国一项调查总结出一些长寿人士的性格共性,发现性格外向也能助人长寿。这一研究由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人员并未直接研究百岁老人,而是退而求其次,追踪调查246名百岁老人的子女。他们的平均年龄也高达75岁。负责这项调查的托马斯·珀尔斯博士说,研究显示长寿老人的子女与普通人相比性格更外向,“他们通常更善社交,容易建立友谊,把友谊视作‘安全人际网络’”。
另外,有些学者研究发现,具有较强消极感受性的老年人,比起消极感受相对较弱的老年人,更容易引发对健康不利的问题。生活经验也证明:比较敏感(例如多愁善感)的老年人,往往比粗线条作风(例如大大咧咧)的老年人,容易在身心健康上出现问题。研究发现,高血压与情绪的低稳定性及高事故性有关,冠心病与低幻想性人格特质有关,糖尿病与高忧虑性人格特质有关,而脑血管病与肿瘤在16PF中没有突出的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