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感知觉改变会出现哪些典型现象或行为
1.老花眼:老花眼即老视眼,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因此,当看近物时,由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看近距离的物件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老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大多出现在45岁以后,其发生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原先的屈光不正状况、身高、阅读习惯、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即使注意保护眼睛,眼睛老花的度数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根据年龄和眼睛老花度数的对应表,大多数本身眼睛屈光状况良好,也就是无近视、远视的人,45岁时眼睛老花度数通常为100度,55岁提高到200度,到了60岁左右,度数会增至250~300度,此后眼睛老花度数一般不再加深。
(1)冷水洗眼。每天晨起和睡前用冷水洗眼洗脸。将眼睛浸泡在洁净冷水中1~2分钟或用手泼水至眼中,再用毛巾擦干眼部,然后用手指轻揉眼睛周围30次左右。
(2)定时远眺。每天早起、中午、黄昏前,远眺1~2次,要选最远的目标,目不转睛地视物10分钟左右。
(3)经常眨眼。常眨眼可以振奋和增强眼肌动能,延缓衰老。做法是一开一闭眨眼,每次15次左右,同时用双手轻揉双眼,滋润眼球。
(4)旋转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循环旋转,可改善眼肌血液循环,提神醒目。
(5)热敷护眼。用热毛巾敷在眼睛上,交换几次,可使眼部血管畅流,供给眼肌氧分和营养。
(6)防眼疲劳。看书报和电视时,保持一定距离,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眼肌和视力过度疲劳。
2.耳背:老年人耳背产生很多行为,最简单的就是看电视,如果看电视时老人总把音量开得很大,家属就要提高警惕了。老人耳背的第二个信号是,一段时间以来,老人说话嗓门大了很多,自己却浑然不觉。第三个信号是,说话的时候老人总“打岔”。有时答非所问,不知所云。第四个信号是,老人和他人交流少了,性格变得急躁、孤僻甚至古怪了。预防措施包括:(1)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抗生素。老年人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E,而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这些药物很容易引起听力损害。(2)控制高血压预防老年性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少吃饱和脂肪性饮食,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一旦发现高频听阈下降,应服降胆固醇药、血管扩张剂等,以免引发耳蜗微血管病变。(3)改掉挖耳习惯,进行耳穴按摩。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导致鼓膜损伤。常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4)远离噪声。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所以,老人不要在马路边晨练,尽量少进行噪声过大的文艺活动,如打鼓、击掌等,而应坚持慢跑、舞剑、散步等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5)保持平常心态,多与他人交往。如果老年人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容易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性耳聋。所以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心情愉快,与周围人交谈。比如,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相互谈天说地,共同切磋棋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自己不断发出的笑声,促进内耳供血循环,减缓听细胞的衰落。此外,坚持每天进行发声读报,也是延缓语言中枢退化的好办法。
3.饮食无味:当高龄老年人的味觉和嗅觉变得不敏感时,他们会被剥夺很多生活的乐趣。花草香、饭菜香(这部分也是嗅觉对象)等,味道不再那么诱人。我们常听到老人抱怨现在食品食之无味,事实上,食品的味道并没有变差,而是老人对甜、酸、苦、辣、咸五种味觉要素的敏感程度减退了,因此,老人往往错误地认为过去那些美味的食品现在都变得乏味了。老人对食物的抱怨还有一个可理解的原因,就是嗅觉功能的衰退,老人对食物散发出来的香气的感受性变差了。由于嗅觉严重衰退,某些老年人闻不到煤气、烟火或烧煳的食物的气味,这将会非常危险,尤其是独居老人。因此,对他们要给予特别的关照。
年纪越大,口味越重,似乎是老人的共同特征。事实上,人的味蕾与嗅觉细胞随着老化日渐萎缩,味觉、嗅觉也慢慢退化。此外,疾病、药物、医疗手术、环境因子以及营养素不足或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味觉与嗅觉的灵敏度。年纪大的人,他们的味觉与年轻人不同。年轻人认为好吃的东西,老人则认为苦而酸,这是因为人的鉴别甜、咸的味蕾先萎缩,而感觉苦、酸的味蕾寿命却长得多的缘故。味蕾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味蕾的数量在45岁左右增长达到顶点、舌**的味蕾总数约为1万个。到75岁以后,味蕾的数量变化较大,平均由每个轮廓**内208个减少到88个。45岁之后味蕾很快变性萎缩,数量减少,味觉逐渐迟钝。
老年人为了避免味觉和嗅觉退化,饮食无味带来的营养不良对身体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膳食。应做到:
(1)数量少、质量好:如选择吃些鸡肉、鱼肉、兔肉、羊肉、牛肉、瘦猪肉以及豆类制品,这些食品所含蛋白质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数量不多也能够保证营养的均衡。另外研究表明,过分饱食对健康有害,老年人每餐应以八九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
(2)蔬菜多、口味淡:老年人因为味蕾老化导致吃菜口味重,殊不知,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升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8克为好。并且要多吃蔬菜,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
(3)品种杂、饭菜香:老年人味觉、食欲较差,吃东西常觉得缺滋少味。因此,老年人的饭菜要注意色、香、味俱全。要荤素兼顾,粗细搭配。
(4)饭菜烂、饮食热: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因此,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地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于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宜入口进食为准。
(5)饭要稀、吃得慢:老年人大多牙齿不好,不能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所以食物要细、稀,肉要做成肉糜,难以咀嚼的东西要粉碎。吃饭的时候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
(6)早餐好、晚餐早:老年人早餐要吃好,保证全天的营养,晚餐要早吃,研究表明,饱食即卧,生百病,饭后宜稍活动,以利于促进饮食消化。
【任务导入二】面对情境五、六,你需要完成的任务是:
任务一:能够掌握记忆的种类及老年人记忆的特点和记忆变化的原因。
任务二:通过了解老年人记忆改变所出现的行为表现,能够对老年人进行记忆策略指导。
【任务分解】
任务一 能够掌握记忆的种类及老年人记忆的特点和记忆变化的原因
关键概念:
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时间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老年人的记忆会衰退吗?有的人说会,因为老人经常记不得别人的名字,丢三落四。有的人说不会,因为人脑有至少140亿个脑细胞,而脑的潜能在人的一生中,只开发了不到1%,从这种意义上讲,人的记忆是无限的,老年人也不例外,并不会因年老而严重衰退。当然,对于老年人的记忆,还是要分情况而定。
问题一:记忆有哪些种类?老年人记忆有什么特征?老年人记忆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面对情境五、情境六中的老年人,我们知道老年人在记忆和注意力方面是有很大变化的,那么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记忆的分类,再来学习老年人的记忆特征和记忆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