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熟悉秘书工作中的六个重要关系,掌握正确处理六个重要关系的原则与方法。
一、依从性与独立性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没有领导者,不可能有秘书;有秘书的地方,必定有领导者。它说明,秘书是依附于领导而存在的,是适应领导辅助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因而,秘书在工作中必须按领导的意图和要求行事,必须服从领导的指示,不这样,就不能做好秘书工作,这就是秘书职业的依从性。但是另一方面,秘书毕竟是独立于领导之外的活生生的个人,既然是独立的人,他们必然有相对独立的思维、独立的性格、独立的心理、独立的人格,不可能与领导绝对融为一体。秘书与领导不过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走到一起,形成主辅一体化的合作关系。清代著名秘书学家汪辉祖曾说“合则来,不合则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连封建社会的秘书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权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秘书与领导在政治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更应该有独立的人格。秘书职业客观上存在着独立性的一面,这种独立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包括领导者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只讲依从性而不讲独立性,这是不全面的,也不符合客观实际。问题的关键是秘书如何处理好依从性与独立性的关系。一个优秀的秘书,应当将依从性与独立性有机统一起来,在工作中既要听命于领导者,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
秘书工作是直接为领导工作服务的,领导是制定政策的。这就要求秘书人员既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本行业本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又要在秘书工作中始终不渝地贯彻这些政策和制度,不能徇私情而违反政策和纪律,这就是秘书工作的原则性。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秘书人员是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这些日常事务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处理,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置。特别是遇到紧急、特殊情况,往往无政策可依,无经验可鉴,更需要秘书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随机应变,灵活机动,适时处理,这就是秘书工作的灵活性。因此,秘书人员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二者不可偏废。只强调原则性、不讲究灵活性,就会变得死板、固执,陷入教条的泥沼;只强调灵活性、不坚持原则性,就会丧失原则,违反政策,走上自由主义的邪路:二者都是不正确的。
三、决策与参谋
名人名言
一个优秀的秘书不是为自己的上司而工作,而是与上司共同工作。但是在任何时候,他都必须牢记一切权力属于自己的上司这一铁的原则。
——[日]夏目通利
领导的基本职能是决策,秘书的基本职能是辅助领导决策,二者形成了主辅一体化的工作关系,秘书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决策与参谋的关系。秘书人员一定要明确,决策的主体是领导者,自己的职责是出谋献策,为领导决策服务,千万不能颠倒领导与秘书在决策中的地位,切忌喧宾夺主,越位超权,要做到谋而不断。秘书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树立大局意识,掌握各方面情况和信息,更好地为决策提供信息和谋略,同时要善于从领导者的言行中捕捉领导意图,发展和完善领导意图。总之,在决策活动中,秘书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要主动当好参谋,又不能干扰领导决策。
四、幕后与台前
秘书工作的辅助性质,决定了秘书职业的幕后性,即秘书必须默默无闻,做大量的幕后工作,为领导者在台前活动做准备。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具有身居幕后、甘当无名英雄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秘书由于经常授权办事,代领导参加会议、出席谈判,接待来宾,协调关系,调查研究,传达领导指示,代领导看望有关人士等,出头露面的时候比较多,往往从“幕后”走到“台前”。而且随着管理科学化程度的提高,秘书辅助管理的职能日益加强,秘书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各种必须露面的场合显得落落大方,灵活机智,处事果断,以自己的言行树立起领导和组织良好的形象。总之,秘书必须处理好幕后与台前的关系,既要甘居幕后,不计功名,又要善于在台前恰当地表现自己,注意树立和维护领导和组织的形象。
五、迅速与准确
秘书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因此,迅速是衡量秘书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秘书人员一定要培养雷厉风行、快速反应的过硬作风,在“快”字上狠下功夫。另一方面还必须懂得,秘书工作必须力求准确无误。俗话说,“秘书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人命关天,有是非曲直,有毁誉忠奸”,一字之差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丝毫马虎不得。因此,秘书工作不能只图迅速,还必须保证准确。从某种意义上说,准确是秘书工作的生命。迅速与准确是一对矛盾,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只讲迅速不顾准确,秘书的劳动产品不合格,可能会导致领导决策失误,给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只讲准确不讲迅速,秘书的劳动产品尽管合格,却由于延误时间派不上用场,仍然是秘书的失职。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追求迅速,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六、保密与公开
秘书在工作中应当正确处理保密与公开的关系,应当保密的信息必须严格保守,应当依法公开的信息必须适时公开。一方面,秘书工作天然的机密性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要求秘书人员必须在政治上绝对忠诚可靠,具有很强的保密观念,严格遵守保密法规和保密纪律,做到严守机密,绝不外泄,确保国家和组织安全与发展利益。另一方面,秘书部门是组织管理系统的枢纽,既是信息中心,又是机关的窗口,其工作性质又有很大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树立开放和共享观念,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在确保国家和本组织信息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适时公开本政府、本行业和本组织有关信息,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有关信息,充分发挥有关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本章小结
秘书工作的基本特征,是指秘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的主要标志,包括秘书工作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
秘书工作的一般特征,是指秘书工作外在表现上不同于其他工作的主要标志。一般认为,秘书工作具有地位重要、事务繁杂、联系广泛、程序严谨、强度很大、绩效隐匿六个特征。
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反映秘书工作根本性质的唯一标志。一般认为,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是综合辅助性。这一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贴近领导核心,围绕领导运转;不在领导职位,参谋领导之政;没有领导权力,隐含领导权力;贯彻领导意图,反映群众利益。
秘书工作规律,是秘书工作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秘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实质上就是秘书工作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领导的辅助需求与秘书的辅助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矛盾。因为它贯穿于秘书工作发展过程的始终,它制约着秘书工作的其他矛盾,它规定了秘书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在秘书工作基本矛盾的运动中,领导的辅助需求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主导地位,是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秘书的辅助水平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地位,是能动的、起影响作用的因素。其运动轨迹是:从开始不适应到基本适应,再出现不适应,经过学习、改革、提高,再到基本适应,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但每次循环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地上升到更高级的阶段,由此推动秘书工作向前发展。
秘书工作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双方的统一远远大于之间的对立,而且这种对立主要表现为差异。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不断提高秘书的辅助水平,使其适应领导的辅助需求。
秘书的辅助水平一定要适应领导的辅助需求,是秘书工作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可以概括为“辅助领导工作律”。其科学内涵是:秘书工作以领导的辅助需求为转移;领导的辅助需求具有客观规定性;秘书工作应当从维护集体利益出发适应领导工作的辅助需求;秘书的辅助水平要同领导的辅助需求相适应;秘书要不断提高辅助水平。
秘书工作在基本矛盾的支配下,还存在着五组对立统一矛盾:机要性与群众性的对立统一,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对立统一,事务性与思想性的对立统一,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对立统一,经常性与突击性的对立统一。五组对立统一矛盾揭示了秘书工作的辩证范畴,反映了秘书工作的客观规律,为做好秘书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秘书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六个重要关系:依从性与独立性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决策与参谋的关系,幕后与台前的关系,迅速与准确的关系,保密与公开的关系。
总结
关键术语
秘书工作的一般特征 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
秘书工作的基本矛盾 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
秘书工作的辩证范畴 领导权力
权威 辅助需求
领导意图 工作程序
劳动强度
应用
批判性思考
1.关于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早期秘书学者只是提出了基本观点:秘书工作必须尽一切可能满足、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导工作需求。本书认为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实质上就是秘书工作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从分析秘书工作基本矛盾入手,推导出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结论,并具体解释了它的科学内涵,使秘书工作基本规律学说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你是否认同本书观点?
2.关于秘书工作五组对立统一矛盾,多数学者认为它是秘书工作的特点。本书推翻了这个传统结论,认为五组对立统一矛盾不是秘书工作的一般特点,而是秘书工作的辩证范畴。它反映了秘书工作的客观规律,比特点更接近秘书工作的本质,为做好秘书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此你有何看法?
拓展
补充读物
1.徐瑞新、李欣、李登柱:《中国现代秘书工作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王千弓、杨江柱、杨光汉:《秘书学与秘书工作》,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
3.吕发成、方国雄:《秘书学基本原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4.傅西路:《秘书学论纲》,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1] 习近平:《摆脱贫困》,36~3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2] 刘祖遂:《通用秘书学》,49~50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3] 吕发成、方国雄:《秘书学基本原理》,31页,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4] 习近平:《摆脱贫困》,3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5] 董继超:《秘书学论文集》,48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6] 吕发成、方国雄:《秘书学基本原理》,36~38页,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7] 《毛泽东文集》,第8卷,1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毛泽东选集》,第1卷,2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徐瑞新、李欣、李登柱:《中国现代秘书工作基础》,15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0] 傅西路:《秘书学论纲》,189~196页,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2] 《毛泽东选集》,第1卷,1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王千弓、杨江柱、杨光汉:《秘书学与秘书工作》,5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