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与礼仪(第2版)

第一课 日常生活沟通

字体:16+-

在众多沟通中,与长辈、老师、同学和朋友沟通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因为生活就是沟通,沟通就是交流感情。即使是自己身边的长辈、老师、同学、朋友,也往往会因为沟通不够或不畅产生误会。因此,学会生活就必须学会与长辈、老师、同学和朋友的交流与沟通。

一、与长辈的沟通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启蒙老师,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多与之交流沟通,能开启心智,获得人生经验。

(一)与长辈沟通的原则

1.尊重为根本

沟通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是处理自己与父母之间相互关系的立足点。尊重父母,一方面要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尊重父母的思想观念。为人子女者,对待父母应处处以礼相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允许自己的一言一行失敬于父母。

2.求同又存异

“代沟”的说法由来已久。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是必然的。代际交往的和谐之策便是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一方面要求舍弃有碍代际交往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要求主动寻觅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若能达到求同存异,与父母的沟通就会变得更顺畅、更愉快了。

3.理解当为先

求同存异的基础是理解。凡为人父母者,都要承载巨大的心理、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在代际沟通中,理解更多的是要求能够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父母快乐,你要高兴;父母悲伤,你要安慰。同理才能同心。

小故事

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固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点评:

在与父母沟通中,我们应该像钥匙一样,学会理解父母亲,体谅父母心。

(二)与长辈沟通的技巧

1.聆听父母讲话

与父母沟通时,要懂得用心去聆听。一个人不会聆听父母说话,那么他就不会体会到父母的情感,就不会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即便是父母的唠叨,也要有足够的热情去聆听,因为你的聆听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父母心理上的需求;相反,你漠视父母的唠叨,父母可能会很失落。

2.多陪父母聊天

当子女们长大成人,离开父母求学、工作时,辛劳父母的内心会倍感孤独和寂寞。子女们应该经常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打个电话、写封家书、发个短信等。沟通内容或是谈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或是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逸闻趣事,让父母少些担忧,少些挂念,多些欢乐,多些幸福。

小贴士

与长辈交流的忌讳:忌常提死亡;忌说高年龄;忌破坏自尊;忌乱开玩笑。

3.听从父母管教

父母相对于子女来说,知识多、阅历广、涉世深,且更有见地。因此,当父母管教子女时,子女一要虚心服从,二要表示感激,三要尽可能地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不可以当场顶撞父母,无理狡辩,或是弃之不顾。即使表面上显得不耐烦,亦是非常失礼的。

4.常回家看父母

生活中不管是富有的父母,还是贫困的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守候在自己身边,尤其是年老体弱、身体不适时,思念儿女的心情更加强烈,若再遇上节假日,更是有说不尽的忧伤。因此,子女应该带上笑容,带上祝愿,常回家看看。

小看板

你们知道吗?

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的爱无处不在,但是你们知道吗?

父母的生日。

父母的身体状况。

父母遇到的烦恼。

父母近来的心情。

父母的经济状况。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二、与老师及同学的沟通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几乎人人皆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最频繁的关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一)如何与老师沟通

1.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接受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老师,会令自己敞开胸怀,甚至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而不接受老师,则使自己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

尊重老师。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老师应注意尊重学生,学生更要尊重老师,如见到老师问声好、上课认真听讲、不给老师起绰号等。尊重老师,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学生越是尊重老师,越能激发老师教的**,越能把真才实学教给学生。

小故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典出宋代学者游酢、杨时向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游酢与学友杨时都已是40来岁的进士了,还要继续求学,从福建到河南洛阳拜著名儒学家程颐为师。游、杨来到程家,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知道有人来却不动声色,二人恭恭敬敬肃然侍立,一声不吭,如此等了好半天,等程颐醒来,见是游、杨二人,装作一惊道:“啊!贤辈犹在此呼?”那天正是严冬最冷的一天,门外已积雪三尺。“程门立雪”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点评: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游、杨二人拜师、尊师,顶严寒、立雪于恩师程颐门外成为尊师之表。

有同理心。有同理心要求学生能站在老师的立场和角度去了解老师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老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老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学生也要设身处地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与老师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老师感到学生是理解自己的。如此,师生的沟通才会有效。

2.与老师沟通的方式

课堂交流。学生上课时应不失时机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课堂上师生能沟通好的话,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沟通的过程中,一个清浅的微笑,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微微的点头,一个简单的提问(含字条式的提问),一个积极的应答以及集体互动式的讨论等,都可以是友好、亲近、信任的交流。

课下交流。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及业余时间加大和老师的非正式交往。操场上、过道里的相遇都是师生进行沟通的好机会,学校、社会、家庭、朋友、同学都是师生沟通的好话题,作业、信件、短信、电话、邮件及QQ聊天等都是师生沟通的好形式。如此,学生才可以了解到老师除上课以外的另一面,师生间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师生间的沟通也就变得更顺畅了。

3.与老师沟通的禁忌

举止失敬。在老师面前行为失当,故意怠慢老师,或认为老师教书是本分,用不着什么礼节礼貌等,这会给师生关系蒙上一层阴影;而对老师最大的不敬,就是不好好学习。试想,一个为学生呕心沥血的老师,如果得到的是学生的不好好学习,那么他必定产生失落,甚至失败之感。

苛求老师。人无完人,老师也一样。老师的知识面再广博、阅历再丰富也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观点不正确,如果老师太严厉,如果老师喜欢摆架子,身为学生,不可过于苛求,不能以偏赅全,应该有所体谅和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谦逊的态度。当然,如果发现老师有缺点,可真诚地以恰当的方式指出来。

傲慢无礼。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相处时都不要傲慢和无礼,只有缺乏修养的人才会表现出这些行为。傲慢的老师征服不了学生的心,走进不了学生的心灵,而无礼的学生也无法走近老师、了解老师。

小看板

与不同类型的老师沟通

1.与德高望重型的老师沟通

这种老师心胸宽广,可以容得下你的幼稚和个性。与他们沟通时,你可以尽情发挥,在礼貌的前提下,有什么说什么,不必顾忌,但不可谈些低俗的东西。

2.与自尊自大型的老师沟通

与这种老师沟通,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当面提出任何异议,哪怕他再三强调希望大家提出意见,也不要提,有意见可以保留,有难题自己查资料是最好的选择。

3.与小气而又爱面子型的老师沟通

这种老师常常想让你做某件事,而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如果这时你不想做,最好的办法是装糊涂;如果你觉得应该做,并期望帮助老师做这件事来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应明确遵照其意图,主动去做。

(二)如何与同学沟通

1.与同学沟通的技巧

彼此尊重。尊重是处理好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基础,同学关系也不例外。同学关系不同于亲友关系,它不是以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亲友之间一时失礼可以用亲情来弥补,而同学之间的关系则是以学校为纽带的,一旦失礼将难以弥补。因此,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对方。

和睦相处。学习期间,同学们朝夕相处,有的时候,不仅同在一个班学习,而且还居住一室一同生活,因此,彼此间的摩擦、矛盾、误会等在所难免。如果出现摩擦、矛盾,彼此间不可过于计较,要宽容大度,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双方出现误会,应主动向对方说明,不可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学会道歉是保持同学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互帮助。同学有困难,应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对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帮忙;对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的困难、家庭的贫困,不能冷嘲热讽,而应给予热情的帮助。

共同进步。同学间相处不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彼此支持、相互鞭策。不应当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更不应当互相搞封锁、动心计,甚至有意阻碍对方的正常进步。同学间应以开放的心态相互鼓励、公平竞争,这样才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实现共同的提高。

2.与同学沟通的禁忌

不议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往往与个人的名誉相关,背后议论他人的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引起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因而是一种不光彩的、有害的行为。

不说长短。同学间相处要谨言慎行,在背地里说长道短,这是同学间最忌讳的事。听到闲言碎语后,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不传、不说,听别人说,要认真分析真伪,不轻信,更不可再向别人传播。

不占便宜。同学间会发生相互借钱、借物或馈赠礼物等物质上的往来,但切忌马虎,要记得清楚,还得及时。在物质利益方面,无论是无意或者是有意地占对方的便宜,都会在对方心理上引起不愉快,从而降低自己的人格。

不无分寸。同学间,即使是关系要好的同学间,说话也要注意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说侮辱人格的话,不说不文明的话;不可一高兴就信口开河,一生气就暴跳如雷。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看板

异性同学间如何交往

1.文明。异性同学之间说话要文明,切忌粗话、脏话;举止要大方,对待异性不可拍拍肩膀,打打闹闹,随便轻浮;尊重对方,不要拿对方开心取乐,也不要不尊重异性的感情。

2.场合与时间。异性同学相处,不要在阴暗、偏僻的场所,而应在公共场所;不要在晚上单独交往,以防止出现各种幻想;到异性宿舍,应得到准许,且不应停留过长时间。

3.距离。异**往本身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因此,若男女同学交往距离太近,且有身体接触,难免会引起冲动。因此,男女同学接触,应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一种礼貌。

三、与朋友的沟通

没有朋友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朋友是我们一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小贴士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一)如何交朋友

1.志同道合

结交朋友,自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回避这一问题,既不诚实,也没有必要。假如想要结交对自己的进步有益无害的朋友,则一般应当寻求那些在思想上能够相互交流、在品行上能够相互鼓励、在学习上能够相互促进、在工作上能够相互帮助、在生活上能够相互关心的人,成为自己的朋友。一般而言,人人皆应选择志同道合、品德高尚、知心敢言、忠诚可靠、能补己所短的人做朋友。

2.真诚相待

朋友相交,真诚为本。真诚是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古人云:“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情是通过真诚相处而获得的。唯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才会使友谊长存。怀疑他人的真诚,这是朋友交往的大忌,这不仅会将自己引入沟通的误区,还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导致友情危机。

小故事

富翁的试验

有一个富翁为试验别人对他是否真诚,就假意患病而住进医院。测试的结果令富翁感到非常沮丧。

“很多人来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许多人是希望分享我的遗产而来探望我的。”

“经常和我有往来的朋友都来了,但我知道他们不过是当做一种例行的应酬。”

“有一个从前欠我许多钱的人也来了,但在看我之前,他已把所欠的钱还给我了,所以他在病床前很自负地说:‘先生,我是还清了债才来看你的。’所以我认为,这人是为了争一口气而来的。”

“还有几个平素与我不和的人也来了,但我知道他们只是乐于听到我病重,所以幸灾乐祸地来看我。”

“有一个和我素不相识的人也来了,他说久仰大名,得悉阁下有病,特来探望,谨祝早日康复。这个人是为了好奇来看我的。”

如此,依富翁的说法,他的试验结果是完全失败的。

点评:

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说“我们为什么苦于测验别人对自己的真诚呢?测验一下自己对别人是否真诚,岂不更可靠?”朋友间交往,真诚是双方的。

3.尊重为上

朋友之间的交流,一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朋友之间再亲密也不能表现得放肆,更不能去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只有以尊重架通的友谊桥梁才能长存。

4.贵在坚持

朋友相交,贵在坚持。与人做一天的朋友容易,做一辈子的朋友则有一定的难度。通常长时间不联系,朋友关系难免会冷淡。因此,交友要持之以恒,彼此间应经常相互走访、定期聚会、利用媒介互致问候、托人致意等,以加固感情、保持友谊。

小贴士

每个朋友对你都是珍贵的!

每个朋友都不可放弃!

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

5.宽容大度

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和修养都各不相同,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各有异同。对朋友不必吹毛求疵。朋友间交往应本着宽容大度的原则,如果凡事都斤斤计较,那么就不会有永久的朋友。

小故事

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名臣管仲,起初因家境贫寒与友人鲍叔牙合伙经商,到结账分工时,擅自分去一半多。他人均谓管仲贪婪,为鲍叔牙鸣不平。但鲍叔牙却说:“他家比我穷,应该多分一点。”鲍、管商量事情,管仲出的主意灵者少,人们都嘲笑管仲笨拙,鲍叔牙说:“他不是笨,只是时机不利罢了。”管仲应征入伍,每逢打仗,冲锋在后,退却在前,别人讥讽他是胆小鬼,鲍叔牙却说:“他家有父母,得留下来侍奉啊。”凡此等等。管仲不无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就是鲍叔牙。”后来两人分别辅佐齐襄公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襄公死后,纠与小白争立,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及至小白即位,就是齐桓公,欲报此一箭之仇,要杀管仲,鲍叔牙极力请求赦免管仲并郑重向齐桓公推荐说:“如果您仅想治理齐国,有高大夫和我也就够了;要是想称霸诸侯,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听此劝谏,委管仲为相,执掌国政,果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霸主。

点评:

一般而论,与朋友交往不计小节还比较容易,至于合伙经营利益分割之多寡、作战是勇敢还是怯懦,就难以谅解。鲍叔牙对管仲能有如此胸怀,并非出于朋友“义气”,而是出于对管仲的经天纬地之奇才有极深的了解之故。基于此,“管鲍之交”千古传颂,成为交友的典范。

6.相互帮助

朋友相交应互相帮助。当朋友有困难时,尤其是在朋友身处危难之际,主动伸手援助之手,会让朋友倍感温暖;而有时恰如其分地接受朋友的帮助,会让朋友感到幸福,并有成就感。

小看板

蜘蛛侠与朋友

在风靡全球的影片《蜘蛛侠3》里,蜘蛛侠一直在努力地提供帮助,哪里发生了抢劫,他赶忙去捉拿坏人;哪里出了事故,他立即去抢救身处危险的人;朋友和他反目成仇,在激烈的争斗后摔倒在地上昏迷过去,蜘蛛侠第一时间将他送往医院。

但是,当他在穿上那身由外星球来的怪物所伪装的蜘蛛侠服装时,他却变得凶狠好斗起来。这时候,美丽漂亮但事业不顺的女主角说了一句让人回味无穷的话:“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即使是善勇的蜘蛛侠。”

影片结尾,回复正义的蜘蛛侠面临着来自沙人和外星怪物的挑战。关键时刻,蜘蛛侠的朋友赶到现场,帮助蜘蛛侠一起打败了敌人,赢得了胜利。

7.淡泊名利

朋友交往应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其真谛在于心灵的沟通。古语说,君子以淡泊相亲,小人以利相亲。真正的朋友,其关系绝不可能用利益来维系、来衡量。朋友间超脱利害、利益关系的友谊,才是纯真的友谊、真正的友谊。

小故事

海涅的回信

有一次,德国诗人海涅收到一位友人的来信,拆开信封,里面是厚厚的一捆白纸,一张一张紧紧包着,他拆开一张又一张,总算看到最里面的一张很小的信纸,上面郑重其事地写着一句话:“亲爱的海涅,最近我身体很好,胃口大开,请君勿念。你的朋友露易。”

过了几个月,这个叫露易的朋友收到了海涅寄来的一个很大很沉的包裹。他不得不请人把它抬进屋里,打开一看,竟是一块大石头,上附一张卡片,写道:“亲爱的露易:得知你身体很好,我心上的石头终于掉了下来。今天特地寄上,望留作纪念。”

点评:

这肯定会成为露易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封信。他给海涅的信有些“小题大做”,而海涅的回信却也生动形象,他以大石头比喻对朋友的担忧,以“石头落地”表示收信后的放心和轻松。这不仅体现了朋友之间的随和与坦诚,更让人感到朋友的热情和友爱。

(二)交友的误区

1.不可过于亲密无间

朋友之间不能过于亲密,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彼此才会更加欣赏,情谊才会更加长久。若距离过近,则会造成彼此间的伤害。俗话说:“过密则挤,过挤则斥。”因此,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与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

小看板

刺猬法则

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相互靠拢后,刺猬身上的长刺又让彼此不堪忍受,很快又各自分开了。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没过多久,刺猬为了抗寒又逐渐靠拢。经过多次的摸索,它们逐渐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这便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告诉我们:距离太远让彼此产生疏远感,不易成为肝胆相照的知己;距离太近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破坏曾经的美好形象,甚至还会伤害彼此。唯有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维持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2.不可过于随便

朋友之间再亲密,也不可随便过头,不讲客套,这样维持友谊的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对好朋友也要客气有礼,这样才不至于伤了和气。

3.不可不拘小节

有些人在与朋友相处时常常会忘乎所以、信口雌黄、不拘小节,诸如肆意打断朋友的谈话,讥讽嘲弄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再亲密的朋友也会觉得你有失体面,粗鲁庸俗,从而对你产生一种厌恶轻蔑之感。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有分寸、有节制。

4.不可没有信用

信用是依赖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赖。即使是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你可能习惯于朋友间一些无关紧要的承诺,但如果你总是不能很好地履行,常常失信于朋友,会令朋友们失望、扫兴,久而久之,他们认为你不可信赖,因而会避开你、远离你。

5.不可讥讽嘲笑

朋友间,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之间,也不可随意到当众揭短,尤其是反复多次指出朋友的某一缺点或不足,或将朋友的短处拿出来作笑料,极尽挖苦、嘲笑、讥讽,以博得众人的大笑,其结果必然是得罪朋友、失去友谊。因此,朋友相处,应互敬互慕,千万不可讥讽嘲笑朋友。

6.不可透支友情

朋友间需要互相帮助,但不可事事都向朋友求助。朋友是一笔珍贵的资源,可以使用却不宜透支。朋友间少不了舍得,但这舍与得,都要把握好分寸,该舍的时候舍,该得的时候得。

小看板

朋友

朋友不是你的影子,随时随地跟着你;朋友不是你的老师,发现你有错误就能及时指出,有问必答;朋友不是你的父母,可以无私地包容你的一切;朋友能做的只是在你有困难而他们能帮得上忙时,伸手拉你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