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互相往来,要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行事,使社会生活有序地、和谐地进行。平常生活是这样,国际交往也是如此。在长期的国际交往过程中,由各国相同或相似的礼仪规则慢慢演化为一种国际惯例,为各国共同遵守,形成了国际礼仪通则和国际礼宾次序。
一、国际礼仪通则
(一)忠于祖国
在国际交往中,忠于自己的祖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是首位的、最重要的原则。在与外国人交往中,不尊重祖国不仅表示自己修养低下,而且还会被外国人蔑视。只有忠于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宾的尊重。
忠于祖国,应该是不讲任何条件、毫无保留的。而遵守此项准则,通常体现在热爱祖国、拥护政府等基本方面。
(二)关注形象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十分关注。因为,个人形象真实地体现着个人的教养、品德、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如实地展现出对交往对象的重视程度,且个人的形象总是与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组织形象密切相关。因此,干净整洁的仪容、得体端庄的服饰、优雅大方的举止、亲切自然的表情、温文尔雅的谈吐、善意诚恳的待人是规范个人形象所必需的。
小故事
维护好个人形象
郑宇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一次,获悉一家著名的德国企业董事长正在本市进行访问,并有意寻求合作伙伴。郑总经理非常希望与这家德国企业合作,于是通过有关部门牵线搭桥,和对方约定会面,对方也有合作兴趣。双方会面的那天,郑总经理对自己的形象刻意地进行了一番修饰。根据自己对时尚的理解,他上穿夹克衫,下穿牛仔裤,头戴棒球帽,足蹬旅游鞋。无疑,郑总经理希望自己能给对方留下精明强干、时尚新潮的印象。
然而事与愿违,郑总经理这一身时髦的“行头”,却偏偏坏了他的大事。德方同行认为此人着装随意,过于前卫,尚欠沉稳,个人形象不合常规,与之合作之事再作他议。
点评:
根据惯例,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要注意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形象。郑总经理与德方的第一次见面属国际交往中的正式场合,应着西服或传统中山服,以示对德方的尊重。
小贴士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形象是一种效益,形象是一种宣传,形象是一种教养,形象是一种服务。
(三)热情有度
热情有度是要求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既要注意待人热情而友好,更要充分把握好待人热情的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在国际交往中要真正做到“热情有度”,关键是要讲究五个“有度”,即关心有度、批评有度、距离有度、举止有度和交往有度。
小故事
关心有度
小王是上海一家星级酒店楼面值台服务员。一天,一对入住数日、来上海谈生意的德国夫妇外出归来。小王顺口便问:“你们去哪里玩了?”对方耐心地回答道:“我们去南京路了。”小王又问:“你们逛了什么店?”对方无奈地应道:“上海华联。”小王追问道:“你们都买了什么呀?”德国夫妇没作回答,说声再见后离去。之后,这对德国夫妇向酒店提出了更换楼层的要求,理由是:“王女士令人不解,她对客人的私生活太感兴趣了。”
点评:
在中国人看来,小王的关心完全出于善意,并体现了小王待人热情友善,但在西方人眼中则涉及了个人的隐私。这便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在与外宾交往时,不可表现得过于热情和关心,否则会引起误会。
(四)求同存异
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礼仪习俗也存在着差异性。在国际交往时,应了解对方、尊重对方,做到求同存异。“求同”,就是要遵守国际通行的礼仪惯例,即重视礼仪的“共性”;“存异”,就是要尊重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俗,即重视礼仪的“个性”。
(五)入乡随俗
“入国而问禁,入乡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基本常识。入乡随俗,就是在与外国人直接交往时,或者正式前往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工作、学习、旅行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要注意了解和尊重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在国际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要讲究“客随主便”。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随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小故事
邓小平访美戴上牛仔帽
1979年2月,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当他来到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骑术表演场时,人们全体起立,掌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根据当地习俗,一位美国女骑士策马来到邓小平面前,把一顶乳白色的牛仔帽献给了他。当时大家都以为小平同志不会戴那顶帽子,谁知小平同志微笑着接过这一礼物,并立即戴在头上,同大家一起鼓掌。随后又频频挥动牛仔帽,向欢呼的人群致意,给美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点评:
对于美国人来说,邓小平欣然戴上牛仔帽观看美式牛仔表演这一“入乡随俗”的举动,表达了他对美国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如今,邓小平头戴牛仔帽、向美国公众挥手致意的友好和自信形象已定格在历史中,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永久象征。
(六)尊重隐私
所谓隐私,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或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而不愿意对外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的私人事宜或个人秘密。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中,人们对个人隐私问题非常重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往往是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否尊重个人隐私被视为一个人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国际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每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必须意识到自己代表的是国家、民族和组织。因此,言行必须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能奴颜婢膝、低三下四,也不能趾高气扬、傲慢无礼。
小故事
陈毅干杯
1963年12月,陈毅应邀参加肯尼亚的独立大典。在一次肯尼亚的国家舞会上,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的位置刚好排在一起。在中美关系长期僵持的时期,这无疑是个非常微妙的场面。陈毅既没有主动凑过去套近乎,也没有气呼呼掉头而去,而是若无其事地坐下,喝起咖啡来。
美国代表团有三个人:部长夫妇和美国劳联副主席。部长夫人首先向旁边搭话:“你们是中国代表团吗?”
“是的。”
“我是否可以与你谈谈天呢?”
“可以谈。怎么不能谈?”
双方就开始聊了起来。部长一看夫人已开了头,便也走过来,要与陈毅部长干杯,但又故作姿态地说:“过去米高扬访问美国,到我家做客,与我夫人谈了天。我为此受到了腊斯克将军的责备,希望我们这次干杯不要引起麻烦。”
听了此话,陈毅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你怕麻烦,可以不要跟我干杯。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了。”
那位部长又匆匆说:“我提议,为中美两国有一天能改善关系干杯!”
陈毅端起酒杯说:“我希望,我相信,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有一天能够前进一步的,但条件是美国的国务院要取消对中国的敌视侵略政策,只有这样才可能。”
点评:
陈毅以“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言行举止,树立了中国外长的良好形象。
(八)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女士优先”的主旨,是指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士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士,照顾女士,体谅女士,保护女士,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女士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女士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则意味着男士的失礼。
小贴士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都认为尊重女士,就是尊重人类的母亲。
小贴士
按照国际惯例,在接待外宾时,如果去外宾下榻的宾馆拜会或送行时,此时宾主双方的角色要对调过来,即主人就是“客人”,外宾是“主人”,外宾“反客为主”了。
(九)以右为尊
在国际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凡确定礼宾次序必须从其总的原则出发,这一总的原则就是“以右为尊”,即一般以右为大、为长、为尊,以左为小、为次、为卑。宾主正式会晤时,主人会安排来宾在自己右侧的位置上就座;宴请时,主人会请主宾坐在自己的右侧;行走或乘车时,也要遵守“以右为尊”的原则等。
二、国际礼宾次序
(一)礼宾次序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排列的先后次序。一般来说,礼宾次序体现了东道主对各国宾客所给予的礼遇;在一些国际性的集会上则表示各国主权平等的地位。礼宾次序安排不当或不符合国际惯例,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与交涉,甚至影响到两国的关系。因此,在组织涉外活动时,礼宾次序很重要。
(二)礼宾次序的排列
在国际社会交往中,礼宾次序的排列主要依据是: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参加国的国名首字母顺序,通知代表团的日期先后等。
1.按职务高低排列
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根据。一般的官方活动,经常是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安排礼宾次序。如按国家元首、副元首、政府总理(首相)、副总理(副首相)、部长、副部长等顺序排列。各国提供的正式名单或正式通知是确定职务的依据。
由于世界各国的国家体制不同,所设部门或部门之间的职务高低不尽一致,可根据各国的规定,按相当的级别和官衔进行安排。在多边活动中,有时按其他方法排列。但无论按何种方法排列,都应考虑身份与职务的高低问题。
2.按字母顺序排列
在多边活动中,按照参加国的国名首字母的顺序来排列礼宾次序,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少数情况也有按其他语种的字母顺序排列。这种排列方法多见于国际会议、体育比赛等。
在国际会议上,公布与会者名单、悬挂与会国国旗、座位安排等均按各国国名的英文拼写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在联合国召开联合国大会和各专门机构的会议,悬挂会员国旗等亦均按此法。在国际体育比赛中,体育代表队名称的排列,开幕式出场的顺序,一般也按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但东道国通常排在最后。
小故事
礼宾次序:矮者在前高者在后
2003年10月,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集体照相,泰国礼宾部门抛弃常规,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按照与会者身材高矮排列,即矮者在前,高者在后。结果受到众人好评。
不过,要想突破礼宾次序的条条框框,还得有说得过去的“理由”。1989年2月,日本昭和天皇逝世,163个国家代表参加葬礼,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在内的很多国家元首。如按照常规,以国名英文首字母决定各国元首的礼宾位次,布什将排在后头。根据日美当时的关系,日方决定突出美国总统,其理由是:凡天皇出访过的国家代表优先。日本昭和天皇出访不多,但到过美国。这个“理由”使布什堂而皇之地被排到最前面去了。
点评:
在国际交往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要求我们不能死记教条,而应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3.按日期先后排列
在多边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各方的身份、规格不相上下时,可采用此种排列方法。即按派遣国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排列,或按代表团抵达活动地点的时间先后排列,或按派遣国决定应邀派遣代表团参加该活动的答复时间先后排列等。采用何种排列方法,东道国在致各国的邀请书中要明确注明。
在实际工作中,礼宾次序的排列常常是几种方法交叉使用,并考虑其他的因素。在多边国际活动中,对与会代表团礼宾次序的排列,首先是按正式代表团的规格,即代表团团长的身份高低来确定,这是最基本的;在同级代表团中则按派遣国通知代表团组成日期先后来确定,对同级和同时收到通知的代表团则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小看板
北京奥运会204个体育代表团的入场顺序排列
经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反复磋商制定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入场顺序,即按照204个国家、地区代表团名称的简化汉字的笔画顺序排列入场。具体地讲,先以中国翻译国名的第一个汉字笔画为准,如果相同则看第二个汉字,以此类推。如“叙利亚”的“叙”为9画,“利”为7画,“美国”的“美”为9画,“国”为8画。因为,“利”的笔画比“国”的笔画少,所以叙利亚排在美国前面。
三、国旗悬挂礼仪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在国际交往中,人们往往通过悬挂国旗表示对本国的热爱和对他国的尊重。如何悬挂国旗,许多国家对此有专门的规定,在国际上还形成了一些公认的惯例。
(一)悬挂国旗的场合
1.外国贵宾来访的场合
(1)当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或其他重要领导人正式来我国访问时,为了表示礼遇,可在贵宾的寓所升挂来访国国旗,在贵宾乘坐的交通工具上悬挂中国国旗和来访国国旗。有的外国国家元首拥有特别的元首旗,应准予在其寓所与乘坐的交通工具上悬挂。
(2)在外国贵宾正式访问我国期间所举行的各种重大礼仪活动中,如欢迎仪式、欢迎宴会、正式会谈、签字仪式等,应同时升挂中国国旗和来访国国旗。
2.主要国际活动的场合
(1)国际条约和重要协定的签字仪式可以悬挂中国国旗和有关签约国国旗。
(2)国际会议,文化、体育活动,展览会,博览会等,可以悬挂中国国旗和有关国国旗。
(3)在我国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项目的奠基、开业、落成典礼以及重大庆祝活动可以同时悬挂中国国旗和有关国国旗。
(4)民间团体在双边和多边交往中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时,可以同时悬挂中国国旗和有关国国旗。
(二)悬挂国旗的次序
1.中国国旗和外国国旗
我国规定,在中国境内举办双边活动需要悬挂中国和外国国旗时,遵从主客原则,若中方为主时,则以外国国旗为上;若中方为宾时,则以中国国旗为上。中国国旗与外国国旗一同升挂时,必须首先升挂中国国旗,降落时,则应最后降中国国旗。
2.中国国旗与多国国旗
我国规定,在中国境内,中国国旗与多国国旗并列升挂时,中国国旗应该置于荣誉地位。一列并排时,以旗面面向观众为准,中国国旗在最右方;单行排列时,中国国旗在最前面;弧形或从中间往两旁排列时,中国国旗在中心;圆形排列时,中国国旗在主席台或主入口对面的中心位置。
(三)悬挂国旗的要求
第一,在室外升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升旗一定要升到旗杆顶部。降旗致哀,要先将旗升至杆顶,然后再下降至离杆顶1/3处。
第二,按照国际惯例,悬挂国旗必须遵守“以右为尊”的原则。并排升挂两面国旗,在方位上通常讲究右高左低,并应以旗身面向为准;并排升挂三面以上国旗,仍可以右为尊,自右而左,依次将其升挂。
小看板
悬挂国旗的方法
悬挂双方国旗,按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挂,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汽车上挂旗,则以汽车行进方向为准,驾驶员左手为主方,右手为客方。所谓主客,不以活动举行所在国为依据,而以举办活动的主人为依据。例如,外国代表团来访,东道国举行的欢迎宴会,东道国为主人;答谢宴会,来访者是主人。
第三,任何国旗均不得倒挂,但可竖挂。竖挂两面国旗时,可使之均为正面;亦可使居于右侧者为反面,居于左侧者为正面。但由于文字、图案等原因,有些国家的国旗不得竖挂或反挂。特殊情况需要竖挂时,须专门制旗。在墙壁上升挂国旗时,均不得竖挂或交叉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