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丽,女,1962年出生,“北京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负责人。曾任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人物故事
李素丽是公共汽车司机的女儿。上高中时,李素丽的梦想是当播音员。高考时,李素丽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以12分之差没能考上。落榜后的李素丽,到公交60路汽车当了售票员。在父亲的教育下,在周围同事的感染和帮助下,她渐渐爱上了售票员工作。从60路调到21路后,李素丽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他们最需要的服务的本领。老幼病残孕,最怕摔怕磕怕碰,李素丽就主动搀上扶下;上班族急着按时上班,李素丽见到他们追车就尽量不关门等他们;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怕坐过站,李素丽不仅百问不烦,耐心帮他们指路,还记着到站提醒他们下车;遇到人生地不熟的乘客,李素丽从来不跟他们说“东西南北”,而是用“前后左右”指路,让乘客更容易明白;中小学生天性活泼,李素丽总要提醒他们车上维护公共秩序,车下注意交通安全……她习惯在车厢里穿行售票,尽管总是挤得一身汗,可她却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
公共汽车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车上什么样的乘客都有。特别是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车厢拥挤、嘈杂,有时还会发生矛盾和口角。李素丽往往几句话就能化解一个个矛盾。对待一些不讲理的乘客,李素丽也是以礼待人,以情感人。一次,有个小伙子上了车就往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吐了一口痰。李素丽轻声提醒他不要随地吐痰。不想气呼呼的小伙子又吐了一口。这时,李素丽没有再说话,走过去,掏出纸把地板上的痰迹擦干净。在全车人的注视下,小伙子脸红了,下车时连连道歉。
1999年12月10日,李素丽与23名姐妹组建起“北京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在北京市首次为百姓出行、换乘车提供24小时的交通信息。她组织热线工作人员利用班余时间走访线路,熟知了全市700多条公交线路和900余处机关单位、旅游景点,使电话咨询做到得心应手。她提出,虽然不能与顾客面对面,但仍然要微笑着服务。接线姑娘们开始不太理解,认为接电话只要声音柔和就行了。但李素丽说,笑和不笑的结果绝对不一样。虽然乘客看不到你的笑脸,但他们一定会感觉到你是否温暖亲切。随后的日子里,李素丽让她们在面前放上一个镜子,每次接电话的时候都对着镜子练微笑。李素丽还对“热线”工作人员提出了“四美”的服务标准,即“衣着整洁仪表美,和蔼可亲语言美,热情周到服务美,敬业爱岗心灵美”。针对群众来电内容,李素丽又提出了“一切围绕用户转”的口号。李素丽热线也接到过不少恶意骚扰电话,还接到过不少“出气”电话。面对“出气”电话,李素丽会帮助“热线”工作人员疏导情绪,教会她们换位思考。
“顾客是你的亲人,你的朋友”,李素丽的这句话经常挂在每个接线员的嘴边。“北京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从公交热线变成服务热线再到心理热线,乘客们也把接线员当成了自己的亲戚朋友。真情的付出,使服务热线再次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李素丽式的服务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感悟
公交售票员,多么平凡的岗位,可是李素丽干得有滋有味,并由此创造出自己的灿烂人生。为什么?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人。不论做什么,只要自己不把它当作平凡的岗位,以专业的精神做好每一个细节,以敬畏之心对待每天的工作,就会干出伟大的事业来,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