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学前教育

字体:16+-

20世纪初,由于普鲁士政府对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发展抱有希望,德国的学前教育政策有了一定的进步。德国的学前教育承袭19世纪末的传统呈多元化的趋势,有幼儿园、慈善机构和幼儿学校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废除了君主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魏玛共和国。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青少年法》,其中强调要建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及幼儿保护机构等,同时还提出训练修女担任看护工作,还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此时期,幼儿园发展成为德国学前教育的主流。政府还颁布了幼儿园条例,提出建立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指出凡招收2~5岁儿童者,均可称为幼儿园。政府还规定,一切幼儿园的政府监督,均隶属于教育、卫生两部;幼儿园儿童具体由地方儿童局负责,学校教养儿童均须得到儿童局许可;凡儿童在家不能得到正常教养者,应由儿童局遣送入学或入园。

1933年,德国陷入了纳粹党统治时期。希特勒法西斯政府把教育作为侵略政策的工具,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学校管理制度。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都必须进行所谓的“种族教育”——强调德意志是最优秀的民族,并在各种教科书中宣扬对法西斯的崇拜和对法西斯头子的盲从,幼儿教育遭到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