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五节 苏联和俄罗斯的学前教育

字体:16+-

苏联是20世纪公共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共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优越性,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十月革命以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苏联学前教育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20年代,苏联确定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任务。30年代初期至40年代中期,苏联通过制定规程、指南和规则等方式,促使幼儿园教学和管理走向正规化,具有苏联特色的学前教育制度基本形成。

战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苏联党和政府以及学前教育专家不断致力于学前教育的改革。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苏联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一元化,新设了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并公布了综合婴幼儿教育的《幼儿园教育大纲》。60年代末开始的第二次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图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实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小学教育改革的情况,重新审定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强了幼小衔接,强调智力开发。80年代末期,以批准和公布《学前教育构想》为标志,苏联开始了战后学前教育的第三次改革。与世界继续教育思潮和纠正偏重智能发展倾向的趋势相一致,这次学前教育改革强调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将学前教育整合在更为广阔的继续教育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