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涂色:园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一)增强园长既是管理者,更首先是教师的意识

字体:16+-

一名优秀的教师未必是一名好园长,但一位好的园长必定首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而事实上,多数在岗园长都是从优秀骨干教师中走出来的,许多园长都具有丰富的一线班级教育经验,特别是许多园长既是园长,也在专业上成长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是特级教师,这对于有效推动课程的实施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许多幼儿园,园长都非常关注一线教学,经常带领教师进行研究课的研讨,与教师一起参与备课过程、教研过程,并给予教师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在教师们的心目中,园长是专家型教师,园长要始终坚定的站立在课程实施的一线,和教师们一起进行课程教改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引领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行政工作的日渐繁杂,有的园长渐渐地从一线远离,将更多精力投身于行政事务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园长对课程的领导,影响了园长对于课程实施的有效推动。

为了有效地推进课程的深入推进,我们倡导改变以往园长抓总体,抓宏观,实际多忙于行政事务的做法,树立园长既是管理者,更首先是教师的意识,以“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为出发点,带领主任一起梳理教学常规管理;带领教师一起研究设计课程计划、整体课程内容设置,研究学科特点,分析关键经验,梳理一日常规,深入班级观摩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带领教师一起分析幼儿发展现状,研究幼儿,探讨下一步发展方向,尤其狠抓教育质量,狠抓教学的有效性,反复研磨,真正让教师们在对比中获得提升,朝着更优化的课程迈进。

案例 通过班级诊断提升干部团队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为了有效帮助干部深入一线发现解决真问题,提高干部团队教学领导力,推进《指南》的贯彻和实施,我园立足实际问题,申报了“通过班级诊断提升干部团队教学领导力”的研究项目。

一、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园长领导制定干部深入班级半日活动诊断记录表,明确诊断内容。

对教师进行班级诊断,需要一定的依据,所以我园项目实施第一步就是根据《指南》及《北京市半日评优标准》制定《行政干部深入班级半日活动诊断记录表》,表格包括幼儿管理、教师管理、班务管理三大方面,囊括幼儿文明礼仪、生活照顾、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课程执行、师德素养、工作状态、精神面貌、保教配合、班务管理各个方面的内容。记录表由园长带领主任共同商讨制定。

第二阶段:根据诊断表格,园长带领团队集体深入班级进行问题汇总。

根据表格内容入班定期不定期地进行亮点发现、问题扫描,经过筛查发现很多问题,对于一些简单的、个别性的问题我们都及时与班级沟通,进行了解决,而突出的、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则由园长带头集体研究解决。

对于共性问题——集中研究解决

对于个性问题——园长或主任个别指导解决

第三阶段:立足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方案。

形成典型问题后,园长组织班子集体对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寻找成因,并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成因不同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撰写项目工作总结。

二、探索解决班级问题的新思路

以前面对班级中的问题我们总是习惯自己去解决,但是依托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问题,成因不同,解决方式也应不同,方法得当,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1.对于经验性问题——园长协调挖掘幼儿园自身优势资源,开展同伴学习。

如我园的小四班,接班时班长只有两年工作经验,而班级其他教师更是只有一年工作经验或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教师,这样的一个班级各方面工作能跟上大家吗?新提的班长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她能进行好班级管理吗?进行班级进行诊断时,我们发现这个班级整体工作执行力弱,班级中存在多项问题:保教配合不协调,工作效率不高,教师间配合存在漏洞,教师精神状态拘谨,不苟言笑,幼儿整体情绪状态也差,与其他班级相比哭闹现象突出,而造成此局面的原因即在于该班级班长新上任,工作经验及技巧缺乏,整体班级管理能力弱。

针对该班级的现状园长带领班子集体研究,并根据不同的问题制定了不同的、多维度的干预方式。

第一,园长谈话——指出问题。对于有班级配合问题的园长会亲自找班长及成员集体分别谈话,了解每个人的想法,帮助解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希望他们能有效分工、友好帮助,而对于实在不能协调的,园长会在倾听教师意愿的基础上,调整班级教师,实现班级教师之间最优化的搭配。

而同时园长也告诉老师们:孩子本性好动活泼,与严肃不善言辞的教师相比,他们更喜欢活泼、有感染力、开朗的教师,教师过于严肃会导致班级氛围沉闷,即使我们性格内向,为了孩子我们也要大胆突破自我,展示出自己活泼的一面,与孩子们真正玩到一起,这样整个班级都会很有活力。这是幼儿对我们幼儿教师的独特需求。

第二,看视频——引导对比发现问题。在前期进行问题扫描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幼儿园有几个班长,他们既有经验,又是园所骨干,更是班级管理能手,带出了一批批好的新教师,整个班级在他们的管理下分工明确、合作和谐,保教质量高,为大家所公认。为帮助弱势班级成长,园长带领项目小组人员将优秀班级教学、开班长会、处理入园焦虑、班级过渡、各个环节以及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拍摄成视频供大家分享,帮助弱势班级感受优秀班级的课程落实,获得直接的经验帮助。

第三,园长进班——重点帮扶。对问题突出的班级园长亲自深入班级给予直接的指导,言传身教告诉老师如何去做,早来园如何接待,如何站位,面对家长的提问如何巧妙的回答等。比如园长发现某班老师指导活动区有观念问题,总是会手把手地去教幼儿,为此园长亲自进班指导建构区活动,让教师思考到底应该如何介入?介入时和幼儿说什么?让教师明白到底什么是高质量的活动区干预指导。

第四,开展半日评优——骨干带动,全面推进。为了全面推动各个班级半日质量的提高,园长在指定全园计划时将全园在5月进行了全园半日评优工作纳入计划。在具体制定方案时园长特意指出,不能像往常一样让教师们随机报名,而是让骨干教师、十佳教师、朝阳区半日评优获奖班级带头先进行展示,形成骨干先行带动全体,后进超越前进的格局。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经过园长的整体规划设计,经过行政团队多管齐下、全方位多策略干预,小四班进步迅速,各项工作在小班组都凸显出来。在刚刚过去的班级半日评优过程中,小四班互动性凸显的班级墙饰、班级间教师友好的互动、幼儿高水平的表现赢得大家一致认可。

2.对于由管理造成的问题——集体研究大胆改变管理方式。

通过我们的诊断,发现有时很多班级都存在不能按时交课程材料,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问题,那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态呢?园长带领大家集体反思,站到教师的角度考虑她们的工作量,我们意识到班级很小,但管理起来却非常不易,每天教育内容的制定、教育材料的准备、课后的反思、幼儿的吃喝拉撒、个别幼儿的照顾、不同性格家长的接待、课题的开展、各种类型的观摩……让班长备感疲惫与责任的重大,导致有些工作顾此失彼。

针对这些班级的现状园长大胆制定了干预方案,改革了许多过去的弊端。

(1)改变管理定式,尽可能地减少班级负担。如原来要求教师们写详案,现在改为年轻教师写详案,经验教师写简案。原来要求反思笔记,现在要求一月一篇。原来会议不限时间,现在要求一小时以内。

(2)请主任教给班长有效工作技巧。首先,应该学会抓主要矛盾,安全工作、园所学期重点工作是班长应该重点考虑的任务,其他的可以适当“放手”,正所谓有张有弛,百战不殆。其次,应该学会“合二为一”,把许多工作巧妙结合为一项工作去完成,一项工作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还能实现对家长的教育、获得家长的肯定,同时让班级年轻教师获得发展。最后,应学会反思与总结。引导教师们去总结工作中一些规律性、策略性的东西,不要总是疲于应付,忙着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学会思考,提炼出各种各样的“招数”,那以后工作起来可能就手到擒来了。

3.对于课程实施方面专业性问题——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培训。

如我园实施的是《快乐发展课程》,在课程落实过程中,教师们产生了一些问题,也有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对相关主题环境创设也存有疑惑,为此园长亲自出面,聘请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与培训部门联系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系统培训,为教师答疑解惑。

4.对于通过培训也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的实践操作性问题——请专家来园面对面言传身教。

如班级建筑区环境创设问题,一直很让教师们头疼,教师对小中大班幼儿搭建能力发展脉络模糊、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搭建能力把握不准,对建构区教师有效指导策略不清晰。针对此问题我们学习过相关内容,但效果不明显,为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园长聘请理论结合实际、一线指导经验丰富专家来园指导,帮助教师在亲身搭建、实际体验中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搭建脉络与水平,并与教师们一起梳理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师指导策略,直观的操作,亲身的体验给教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教师建构区指导能力。

三、项目成效和所获经验

1.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以往我们进行园所管理,习惯于等出了问题以后去解决问题,包括园长在内管理人员的角色像救火队员,哪里出了问题去哪里解决,疲于应对,工作被动,总是被问题牵着走。而通过项目的开展我们有意识走出办公室研讨的模式,回归实践一线,回到班级中去,自下而上去以服务的姿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排查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方式自下而上的展开,使我们的工作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也更能发现真问题,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让幼儿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

借助项目我们解决了班级中出现的幼儿礼仪教育、幼儿常规培养、活动区材料投放、教师配合等多个问题,使12个班级质量得到整体提升,与《指南》要求距离更近,而这一切的改变最终的受益人都是孩子,项目的实施为他们带来更高质量的教育。

3.提高了班长的班级管理能力。

通过个别班级重点指导、几个年轻新班长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对什么是班级管理、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如何统筹管理好各项班级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现在他们的工作更加自如,工作状态也更加自信。

4.园长及干部队伍整体的课程领导力得到提升

一年来,在园长带领下我们依托项目,边发现问题,边分析解决问题,取得成效,每个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不仅整体干部队伍的课程领导力得到了整体提升。以前我们查班都较为笼统,模糊,而现在我们在检查工作时目标更清晰、更明确,找真问题的能力也更强,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更加自如。

5.园长及干部团队要更加关注班级一线工作的开展

班级课程质量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但是不知不觉中以园长为首都形成忙于事务处理,忙于材料整理的工作状态,忽略了对班级课程实施的关注,忽略了对我们开展教育本源问题的思考,走进班级,关注常态班级质量,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才会更强,我们的课程实施才能真正得到重视并深入执行落实。

6.各个部门管理人员应注重合作与配合

以前的幼儿园管理每个干部各抓一摊,交叉较少,后勤干部等都较少进班,而通过本项目大家集体的参与,集体进班研究工作,我们感觉个人单打独斗远远比不上集体合作的力量,大家集体寻找问题,共同研究对策,真的能带来“1+1>2”的倍增效应,强调沟通,鼓励配合,我们的工作效率、工作成效会更加凸显。

——北京市朝阳区清友实验幼儿园 贾玉玲 郭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