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涂色:园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二)园长要始终身处课程实践的一线

字体:16+-

园长要经常深入真正的实践,了解课程实施动态,课程实施现状,把握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围绕教育教学展开研究。园长只有真正走进一线、参与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与把握真实教育情境中的问题,理解与体悟教师的切身感受与困惑,也才能真正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倡导管理者与教师共同走进班级、走进鲜活的教育实践现场,做与教师亲历实践的探索者、研究者,成为与教师一起成长的一员,成为一名真正的实践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检查者、督促者。

1.建立行政领导团队进班巡查管理模式

以往的幼儿园管理,即使是班级课程实施问题的讨论,行政团队都习惯在办公室自上而下的去研究问题,但其实真正的问题都存在于鲜活的、充满生机的班级教室,我们倡导建立以园长为核心,保教、后勤主任、教研组长等为主体的行政领导团队,定期进班进行班级课程实施问题诊断,将办公室办公转变为班级现场办公,利用集体的行政力量和对实践真实的把我全面提高班级教育质量。这种巡查可以分几步进行,比如,第一步我们可以根据《指南》及《北京市半日评优标准》制定《行政干部深入班级半日活动诊断记录表》,表格包括幼儿管理、教师管理、班务管理三大方面,囊括幼儿文明礼仪、生活照顾、幼儿行为习惯养成、课程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师德素养、工作状态、精神面貌、保教配合、班务管理各个方面的内容。第二步为团队人员定期集体进各班进行蹲点及不蹲点的班级半日活动诊断,之后通过“中层例会”“月工作汇总”发现问题、优势,并与教师集体互动,帮助各个班级发现解决若干问题,有效提高班级教学质量。集体现场针对式的、以班级课程实施为对象的课程诊断,集合集体的智慧,能给予班级全面直接的指导。

2.实施园长半日蹲点等密切联系实践的制度

园长半日蹲点等密切联系实践的制度在幼儿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因为对幼儿园来说,一日生活皆教育,一日活动皆课程,广为幼教人熟悉的半日蹲点就是全面监控优化幼儿园半日工作细节的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半日蹲点指导一般指在幼儿园,园长走入某个班级对幼儿入园后早来园准备、早餐、活动区、教学活动、加餐、区域活动、盥洗、户外活动等环节进行全面的观摩介入指导的过程,通过半日蹲点观摩及指导,全方位、多角度对班级真实的幼儿、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指导。观摩前园长都会先准备一日活动观察记录表,观摩结束后园长针对半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与班级教师尤其是主班教师进行反馈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提出建议,以全面提高班级教育水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园长可以一个人进班蹲点,也可以带领行政人员一起蹲点,还可以带领空班教师一起蹲点,大家共同献计献策,集体进行问题会诊,利用集体智慧共同为实现更优质的半日活动质量建言献策,促使实践一线的课程实施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两性发展。

3.展示园长示范课,为教师树立课程实践的榜样

园长对于课程实施的真正参与不仅仅指园长要充分参与教师们的实践,对教师的实践进行高位的指导,园长还要真正实际带班,通过示范课来加强自身的课程领导。园长应当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或者特技教师,是某一学科的权威代表。园长做示范课能让园长亲身体验实践一线的课程实施情况,最直接的感受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与运用。通过示范课,园长还能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影响和带动学校年轻教师的成长,实现对教师的专业引领。

园长示范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请园长为教师们做课这么简单,作为园所灵魂人物,园长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对教职工有着引领作用,通过园长示范课的带动,就会有干部示范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诞生、有年轻教师临摹课的追随,有经验教师创新课的出现,所以这里的园长示范课不是狭义的,而是具有更广内涵与外延的示范课。

案例 以研磨经典课例为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我园从“十一五”开始就致力于音乐教学研究,在研究的带动下幼儿园经过集体一次次碰撞,经过特级教师和专家的点拨,幼儿园研发出五十多个优秀课例,比如《月亮婆婆》《找小猫》《小兔和狼》《小鱼游》《小小鸟》,这些课例已经被老师们实践过多次,而且经过多次讨论,已经非常成熟,从目标制定到活动设计都广为大家所认可,形成我园宝贵的课程资源。在这样的现状面前,差距面前,如何帮助教师快速成长,在短期内融入并赶上经验型教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而有效的利用已有研究成果,鼓励年轻教师研磨我园经典优秀课例,在模仿中感悟、领悟、内化,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局部或个别环节的创新能帮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直接在正确的道路上起飞。因此,我园立足实际问题,开展了以研磨经典课例为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

一、园长指导年级组长建立不同领域经典教育教学资源库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组织教师从杂志、学习资料中收集各领域的优秀课例,并且按不同领域进行整理成册,形成幼儿园经典课例集。

二、根据教师从教年限进行分层,并提出不同研磨课要求

园长带领项目小组人员确定总体要求:通过优秀课例的实践研磨,提升教师领域教育教学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将教师按工作经验分为不同组别,提出不同的研磨课要求:1~3年为青年教师组,模仿经典课例进行施教,基本达成教育目标;3年以上为经验教师组,在研磨课例基础上尝试进行教学方法、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三、制定标准和活动步骤

进行课例的研磨,那什么样的课例是优秀的,要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为此园长与干部一起根据《北京市半日活动评优标准》、朝阳区教委学期教研室下发的《朝阳区领域评优标准》从目标的有效性、内容的有效性、组织的有效性、结果的有效性维度制定了《课例研磨表》。表格既是评价表,更是一个方向性的引领,帮助教师在看课的过程中学习从哪些角度看课,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学习如何全面的对一个活动进行全面的反思。

活动步骤依次为:园长带领主任及教师共同现场观摩→做课教师介绍活动背景与活动设计思路→做课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分组或集体反思→园长归纳总结新策略完善活动方案→再次观摩实践验证新方案→园长带领再次反思分析形成新方案。

四、项目效果

在园长的引领、规划、设计下,一名名教师的积极参与,一种种材料的精心投放,一个个情境的巧妙设置……推动研究持续进行,而在一次次的研磨中,教师们改变着、反思着、研究着、成长着。一学期来,研磨形成了14个园本优秀课例,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凸显了《指南》精神。

以田老师的《春天和我捉迷藏》为例,这首歌是田老师在上学期参加朝阳区教委组织的《指南》专家讲座时现场学到的一首歌曲,当时许卓娅教师现场教唱了这首歌曲,并带领教师们进行了有趣的音乐游戏,那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在自己的班级实施呢,田老师没有完全模仿专家的做法,而是根据幼儿情境学习的特点,为孩子们根据歌曲内容编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带着孩子们进入一个春天到,小河解冻的意境中,而随着故事的导入,田老师引入了歌词,并一步步教孩子们学会了演唱歌曲。整个课例到这里应该完整地结束了,但是在研讨的过程中,园长指出:让孩子们学习演唱目标不错,但是本节课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只在音乐,而应着眼幼儿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一科切入、全面推进”的思想,从本节活动来看,我们可挖掘的内容还有很多,可以挖掘更多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内容,比如,用身势为歌曲衬词伴奏,还可以引入打击乐器,让孩子们为歌曲伴奏,这样借助这个音乐作品,幼儿不仅歌唱能力提高,而且对于节奏、节拍等也有了充分的感知。经过园长的启发,田老师又在原来的活动基础上延伸出两个音乐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了感受与欣赏,表达与创造,收到很好的效果。

——北京市朝阳区清友实验幼儿园 贾玉玲 郭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