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三、散文的分类

字体:16+-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三类。

(一)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与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常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叙事散文可分为记人散文和叙事散文。

1.记人散文

记叙人物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叙事散文

记叙事件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段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但一般要侧重选择某一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二)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生动地抒发作者情怀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比较常见的是写景散文,在写景绘物中融注创作主体的情感,实现情景交融,引领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既给人美的享受,又予人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启迪。好的写景散文融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

(三)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也不乏抒情。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情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让我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去体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从而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蕴涵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