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国学读本

荔支叹[1]

字体:16+-

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2],五里一堠兵火催[3]。

颠坑仆谷相枕藉[4],知是荔支龙眼来[5]。

飞车跨山鹘横海[6],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7],惊尘溅血流千载[8]。

永元荔支来交州[9],天宝岁贡取之涪[10]。

至今欲食林甫肉[11],无人举觞酹伯游[12]。

我愿天公怜赤子[13],莫生尤物为疮痏[14]。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15]。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16],前丁后蔡相笼加[17]。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18]。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19]!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20]。

注释

[1]此诗作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时作者贬居惠州。荔支:即荔枝,常绿乔木,果实甜美多汁,不易保鲜,我国南方特产。

[2]置:设马以传递文书的驿站。

[3]堠(hòu):本指路边专门记里程用的土堆,此处也指驿站。兵火催:意为送荔枝的快马奔驰,就像有紧急军情催逼一样。

[4]颠坑:跌倒在坑中。仆谷:仆倒在深谷中。相枕藉:相互枕压。此句极言因送荔枝而死于途中者众多。

[5]龙眼:又称桂圆,果实比荔枝小,味甜,盛产于福建、广东一带。此句化用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意。

[6]鹘(hú):鹰一类猛禽,善飞。一说,鹘代指船,因船头画飞鹘图形,故称。此句极言车马跨山越海运送荔枝之极速。

[7]破颜:开颜而笑的样子。

[8]惊尘:快马送荔枝扬起的尘土。

[9]永元:汉和帝刘肇年号(89—104)。交州:今广东、广西南部一带。

[10]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42—755)。涪(fú):涪州,今重庆涪陵。

[11]林甫:即李林甫,玄宗时宰相,媚上专权,史上有名“口蜜腹剑”的奸相。

[12]苏轼自注:“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觞:酒杯。酹:以酒洒地,进行祭奠。

[13]赤子:本指婴儿,这里指百姓。

[14]尤物:特异的物产。此指荔枝一类珍异的贡品。疮痏(wěi):疮伤,比喻灾害。

[15]上瑞:最好的吉兆。

[16]武夷:即武夷山,在福建,是历史上著名的产茶之地。粟粒芽:初春刚长出,像米粒一样的嫩芽茶,为茶中极品。

[17]苏轼自注:“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前丁:丁谓。宋真宗朝官至宰相,善于谄媚逢迎,伪造祥异以邀宠,封晋国公。后蔡:蔡襄,字君谟,北宋书法家。宋仁宗朝曾官福州知州、开封知府等职,著有《茶录》《荔支谱》等。笼加:把茶叶装笼加封以进贡。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18]苏轼自注:“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斗品:参加比赛的上品茶。官茶:即贡茶。

[19]“致养”句:《孟子·离娄上》认为侍奉父母可分两种,只满足物质需求叫“养口体”,更注重顺从亲意为“养志”。苏轼借以比喻臣子事君之理。

[20]苏轼自注:“洛阳贡花,自钱惟演始。”钱惟演,曾官拜枢密使,亦曾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留守洛阳。《宋史·职官志一》:“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故称“洛阳相君”。又钱乃吴越王钱俶之子,钱俶不战降宋,死后宋太宗赞其“以忠孝而保社稷”,故此处以“忠孝家”相称。可怜:可惜。姚黄花:姚氏培育的名贵牡丹品种。

思考与探讨

1.此诗是怎样把对历史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揭露结合起来的?

2.结合创作背景,谈谈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