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
有生之初[2],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3],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5]。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6];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7],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8],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9]。”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10],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11],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12],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13],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14],非导源于小儒乎!
注释
[1]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黄尊素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著名的“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宗羲曾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明亡,招募义兵坚持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多次拒绝清廷征召。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曾手订为《南雷文案》。《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巨大而较有系统的学术思想史著作。他尖锐抨击君主专制统治是“天下之大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强调“工商皆本”。本文选自《明夷待访录》。原:推究,探究。原君,推究君主制度。
[2]生:生命。
[3]莫或:不能稍微。
[4]释:消除。
[5]人情:人之常情。居:当,占。
[6]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士。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就隐居箕山中。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7]“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太公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8]屠毒:毒害,残害。
[9]花息:利息。
[10]视之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尚书·泰誓》:“独夫受洪惟作威。”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11]规规:见识浅短拘泥的样子。
[12]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史记·伯夷列传》载他俩反对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13]孟子之言:指《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14]废孟子不立:《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见而下诏废除祭祀孟子。
[16]“昔人”句:《南史·王敬则传》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惟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与王作因缘。”
[17]“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对长平公主说:“汝奈何生我家!”以剑击之,断左臂,然后自缢。
[18]废然摧沮:沮丧失望的样子。
[19]唐、虞:即尧舜。尧号陶唐,舜号有虞。
[20]旷:长时间所无。
思考与探讨
1.黄宗羲如何分析并得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2.黄宗羲的思想是否等同于后世的民主制,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