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国学读本

赐南粤王赵佗书[1]

字体:16+-

刘恒

皇帝谨问南粤王[2],甚苦心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3],弃外[4],奉北藩于代[5],道里辽远,壅蔽朴愚[6],未尝致书[7]。

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8],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9],以故悖暴乎治[10]。诸吕为变故乱法[11],不能独制,乃取它姓子为孝惠皇帝嗣[12]。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13],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14],求亲昆弟[15],请罢长沙两将军[16]。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17]。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18],修治先人冢。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19]。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20]?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21],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22],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23]。”朕不能擅变焉。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24],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25],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26],终今以来[27],通使如故。故使贾驰谕告王朕意[28],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29],遗王,愿王听乐娱忧[30],存问邻国[31]。

注释

[1]本文选自《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南粤:与“南越”同,古越族,分布于今两广及越南部分地区。赵佗(约前240—前137),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下百越后,被任命为龙川县令。秦二世时,任嚣病故,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秦亡后,起兵兼并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粤武王”。汉高祖时,派陆贾出使南粤,立赵佗为南粤王。吕后时,汉越矛盾激化,吕后派遣大将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汉文帝即位后,采取怀柔政策,并派陆贾使粤,送此信给赵佗。赵佗为所动,取消帝号,归复汉朝。

[2]谨:恭敬。问:问候、慰问。

[3]侧室之子:言非正嫡所生。侧室,妾。

[4]弃外:离开朝廷到外面。

[5]奉北藩于代:在代国做北方的藩王。奉,供事。代,汉代王国名,在今山西省。

[6]壅(yōng)蔽:隔绝,阻塞。

[7]未尝致书:意为不曾通使于粤。

[8]孝惠:汉惠帝之谥号。即世:去世。

[9]日进不衰:日益严重。

[10]以故悖暴乎治:因此政治苛暴,不合常轨。

[11]诸吕:指吕后的本家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等。

[12]取它姓子为孝惠皇帝嗣:吕后以后宫美人之子假称惠帝子,立为太子,在惠帝死后让他做皇帝。

[13]不释:不舍,不放下,辞让帝位而不放过。

[14]乃者:近者。隆虑侯:周灶,吕后时,曾派其率军攻打南粤赵佗。

[15]求:访求。昆弟:兄弟。

[16]长沙:汉代王国名。

[17]以:按照。博阳侯:陈濞。

[18]存问:慰问。

[19]寇灾:兵灾。

[20]虽:即使。庸:岂。

[21]寡人之妻:使人家的妻子成为寡妇。“寡”与下文“孤”“独”均为使动用法。

[22]定地犬牙相入者:划定彼此间犬牙交错之地。犬牙相入,犬牙交错,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一样。

[23]所以:用它来……。介:隔。

[24]服岭:山岭名。约在今湖南南部。

[25]亡:无。乘:车。

[26]分弃:彼此共弃。

[27]终今以来:自今以后。

[28]贾:陆贾。

[29]褚:以棉装成之衣。以棉之多少厚薄,分为上、中、下三等。

[30]听乐娱忧:听听音乐以消忧愁。

[31]邻国:指东越与西瓯。

课外阅读

南粤王归附记

李申

新近在广州发现的西汉南粤王宫廷遗址,规模宏大,势比皇宫。历史上,南粤王赵佗确实称过皇帝,经过一番曲折,最后与汉王朝归于统一。

南粤(同南越)王赵佗本是真定人(今河北省正定县)。秦朝时在南海(今广东)龙川任县令。秦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南海尉任嚣病势垂危,召赵佗密议后事。任嚣说:“陈胜造反,豪杰并立,南海地处偏远,恐怕兵火战乱蔓延到这里。我本想起兵,断绝通往内地的道路,自行其是。不想一病不起。这一带有南岭作屏障,东西南北纵横数千里,还有内地人士辅助。不但可以成为一州之主,而且可以自立为王,只是郡中诸吏没有可以托附大事的,唯有你可以胜任。”于是任嚣把全部权力交付赵佗,执掌南海尉的职权。任嚣一死,赵佗马上传令,封锁通道,独立自守;秦朝灭亡后,赵佗以武力吞并了西南方的桂林、象郡,势力大增,自立为南粤武王。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认为天下初定,不宜以武力平定南粤。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陆贾南下,正式封赵佗为南粤王,建立往来,命令南粤王负责协调百粤一带,统辖范围以长沙为界。于是,自立为王的赵佗得到中央集团的正式承认。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朝廷有关部门为防止南粤获得武器,建议在长沙一带禁止铁器贸易。赵佗十分不满,说:“汉高祖正式承认我们,建立关系。不想吕后听信谗言,杜绝物资交通,一定是长沙王搞鬼,想削弱和兼并我们。”于是,赵佗决定恢复独立王国,派兵进攻长沙边界,夺取数县。吕后派兵征讨,部队不习湿热,无法越过南岭,只好无功而返。不久吕后去世,汉王朝对南粤鞭长莫及。赵佗趁机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大势力,兼并了闽粤,控制范围东西万里。接着,赵佗黄屋左纛(dào),宫殿居室,一如帝制,俨然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汉文帝即位当年,对四夷诸侯实行怀柔政策。对于赵佗,在真定老家为其修葺先人墓,还给其本家兄弟安排官职。又派陆贾出使南粤赐书赵佗,以示招附。文帝先表示对南粤王的问候,介绍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吕后、惠帝的演变过程和文帝刘恒自己即位经过。同时,严肃批评赵佗在长沙一带用兵滋事。文帝说,本来可以用兵南粤,但是,“高祖当年承认南粤王,允许你管辖长沙以南。我没有理由擅自变更。南粤一带你可继续自主管理。……但是,你号称皇帝,两帝并存,很不妥当。希望捐弃前嫌,着眼将来……”

陆贾的到来和汉文帝柔中带硬的赐书使赵佗大为震动、惊恐,赵佗叩首领旨,连连谢罪,表示服从皇帝,永为藩臣,尽职尽责,并发布命令说:“两雄不能并立,一国不可两主,汉皇帝是贤明天子。我的帝号和建制即日废除。”赵佗还致书文帝说,“老夫原来只是南粤的旧官吏,感谢高祖允许作南粤王。只是后来吕后对我种种限制,又听说故乡墓地被毁,兄弟被害,才自称皇帝,决不是想有害天下国家。那个帝号,只不过是**罢了。老夫在南粤四十九年,已经有了孙子。为什么夜不安席,食不甘味?就是因为不能侍奉汉室。现在陛下关心我,让我恢复王号,恢复往来。我至死也不敢擅用帝号了。”

赵佗请陆贾向文帝赠送礼物。陆贾还朝,文帝很高兴。

从那时到汉景帝,赵佗一直称臣,派使节入朝;然而,赵佗并没有真正遵守诺言,在南粤依然使用皇帝称号。但一旦汉室过问或者派使者入朝,又表示自己尊奉汉天子位同诸侯。

赵佗死后,其孙子赵胡受汉武帝之封继续为南粤王,同中央关系很好,赵胡还让儿子婴齐到首都长安当宿卫。赵胡死后,婴齐回到南粤即位为王,继续尊奉汉室;婴齐死后,儿子赵兴即王位,丞相吕嘉恃权,挟持赵兴反抗汉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一路出川贵,一路出零陵,从西、南两个方向出兵南粤,以无可阻挡之势扫平叛乱,在今广东、海南一带重新设置九郡,实现了中央集权对南粤一带的牢牢控制。

(摘自2000年6月23日《光明日报》)

思考与探讨

1.本文在说理上有何特点?

2.本文分别体现了儒、道两家什么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