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上的短评、新闻跟帖、专家学者的评论专栏、编辑导语、视频采访中的评说等都属于网络评论的范畴,有些博客也算是网络评论。就目前网络评论发展的现状,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从网络评论的主体来分
(1)编辑评论。编辑评论即由网站或与网站相关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或者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所撰写的,代表整个网站的立场和观点,类似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
(2)专家评论。专家评论是由网站邀请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对某个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这里所说的专家,主要是指对某一领域或问题有专门研究的人士,并不仅限于专业的研究人员。专家评论既可以由专家来撰写,也可以是由网站采访并撰写,还可以采取与专家与网民直接的交流,如在线访谈、聊天室嘉宾座谈等形式。
(3)网民评论。网民评论就是由网民发表的观点和意见,既有一两句话的简短评论,又有上千甚至上万字的长篇大论。与编辑评论和专家评论的相对权威性有所不同,网民评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对于网民评论,我们现在要求更多的不是“有益”,而是“无害”。
2.从网络评论的载体来分
(1)网络评论专栏。网络评论专栏主要是指网民在网上发表的评论文章,有一定的长度,能独立成篇,就像报纸的言论专栏。这类评论文章是网民通过浏览网络媒体上所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就事说理,提出一些看法。例如,人民网的新闻评论性专栏——“人民时评”,每日刊发一篇署名文章,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等发表评论。
(2)网民即时评论。网民即时评论是指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感兴趣的新闻迅速作出回应,长短不限,一两句者见多,这种形式是报纸上没有的。网民在即时评论中能自由、方便地发表言论,突出网络传播互动特点。例如:新浪网每一条新闻后面都有“发表评论”的链接,可以对所阅读的新闻及时发表评论进行互动。
(3)网络论坛。网络论坛、电子公告栏(BBS)是网民围绕网络编辑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发布网络新闻评论文章。它们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特征创造出的新形式,是因特网上功能强大的大众化信息服务,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多元的空间。人民网“强国论坛”在这方面最为典型,它让用户对国际国内大事有表达权利,已经成为新闻集散地、观点集散地、民声集散地,并且“强国论坛”突破了舆论一律,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一个有说服力的窗口。
(4)网络视频评论。其主要侧重使用网络手段和视角观察社会现象,评说新闻事实。借助播客等视频工具,例如:“E闻联播”就是网络视频评论节目之一。
(5)网络博客评论。从我国现阶段的博客内容来看,主要分为私人性的内容和公共性的内容。公共性的内容主要是指以某种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为内容,通过自己个人博客来发表意见,在社会上能产生广泛影响,引领社会舆论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