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评析

第四节 网页设计

字体:16+-

网页设计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基础,网络新闻专题、网络新闻访谈、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栏都离不开网页设计。

一般而言,网页设计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主题鲜明,风格独特;

二是能够完美、准确展示新闻内容、体现网页功能性;

三是布局合理、富于创新;

四是细节精致、色彩协调;

五是符合网民浏览习惯,体现新闻性、艺术性和网络特点的完美统一。

相应地,网页设计作品的评析,也可从这五个方面来评析。

显然,网页设计与报刊版面设计很相似,都要进行版式设计,都要运用到各种版面元素,但二者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刊载媒介不同(由此导致前者可运用的版面空间远远大于后者),二是网页设计可运用的版面元素远比报刊版面更多(音频、视频、动画、Flash等都可运用),三是运用方式更为多样(网页设计可以有更多的互动设计)。

下面,我们以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的4个网页设计作品为范例,展示评析要领。

作品一:

中国一日

刘赟

责任编辑:朱德泉 戴兵

刊播网站:大众网

首发日期:2009年9月19日

作品网址:http://www.dzwww.com/2009/zgyr.html

生动活泼 富有趣味

为了庆祝新中国60华诞,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全国60多家网站共推“中国一日”,大众网专题页面在设计思路上尽量采用日记的形式,按24小时记录网友活动,设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强烈表现了“中国一日”的主题。

在专题制作中,大众网运用音乐+动漫的艺术表现手段,让网友的一条条原生态记录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从一个带着“中国一日”LOGO的盒子里飞出,创意巧妙。设计思路清晰,形式多样,页面清秀又具有冲击力。专题按照0点到24点的顺序分段排列讲述网友的一天,把同一时段的记录归到一起,理顺逻辑关系,方便读者查阅。

整个专题大量采用了全媒体手段,聚合了Flash、背景音乐、视频、滚动图片、手机报、报纸互动等各种表现形式来调动网民的参与热情。

基于以上原因,大众网“中国一日”专题获得国新办颁发的“最佳创意奖”,后来又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网页设计类一等奖。

作品二:

新湖南史记

刊播网站:华声在线

首发日期:2009年9月28日

作品网址:http://hunan.voc.com.cn/subject/xhnsj/

构思巧妙 气势宏大

该专题挂出后被网友热捧,网络点击流量数十万,深得业界广泛好评,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网页设计类二等奖。

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本专题共分解放、热土、国宝等十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立体呈现了湖南在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积极宣传了湖湘大地的发展成就,充分展现了三湘儿女的豪情壮志和拼搏精神。

十章内容,十个独立页面,用动画的形式将十个章节巧妙地串起,构思巧妙、气势宏大。专题涉及十个独立页面和一个大型动画的制作,文编美编的沟通以及美编内部的协调十分关键。

作品三:

中国坐标——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网特别报道

刊播网站:人民网

首发日期:2009年3月20日首发,9月7日改版

作品网址:http://60.people.com.cn

气势恢宏 独具匠心

人民网“中国坐标——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网特别报道”大型专题,是一场网络新闻的盛宴,专题主题明确醒目,综合运用各种报道手段,全媒体、全方位、全景式、深互动展示新中国成就与国庆纪念活动盛况,专题设计气势恢宏、独具匠心,视觉语言与Flash技术结合,为丰富的内容报道作了准确和充分的诠释,以数百个各具特色的网络页面,以及文字、图片、视频、访谈、策划、专题、评选、调查、论坛、博客、征文等多种表现手段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海内外各界共庆华诞的喜悦。

该作品获得第20届中国新闻奖网页设计类三等奖,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点:

一、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中国坐标”传达双重寓意

国庆报道内容庞杂,规模宏大,时间跨度长,做好专题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响亮的主题,既好听易记又能传达国庆报道的厚重,人民网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以“中国坐标”为主题,简单明确,琅琅上口,寓意深刻。中国坐标,有两重寓意,一方面,以时间轴和成就轴展示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从历史与现实、时间的长度与面的广度展现中国60年的非凡成就;另一方面,以中国坐标,寓意中国发展的经验、道路对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借鉴意义。

二、设计思路:结合5大版块70余子专题,全媒体手段立体呈现

1.紧密围绕主题作文章。

人民网国庆专题中“中国坐标”理念贯穿始终,各种元素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如专题中以横坐标展示不同时间节点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代表人物,以纵坐标展示本网重点专题、栏目和重要策划,既有力地烘托和渲染了主题,也巧妙实现了对人民网70多个国庆报道子专题的统合。

2.突出本网特色、本网原创,兼顾重大主题和网友参与性。

专题分为“盛世盛典”、“中国策”、“中国人”、“中国心”、“中国影”等5大版块,以“对话中国”、“中国声音”、“新起点新脉动”等23个重点栏目为骨干,以“执政兴国60年”、“经济‘双百’评选”、“新中国60年产业英雄谱”、“见证祖国60年”等70余个子专题为血肉,包括蒙、藏、维、哈、朝、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语言和英法俄西阿日6种外语版本,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整个专题报道涵纳页面数百个。在主专题的5大板块中:

“盛世盛典”通过动态报道和最新评论,全程追踪国庆庆典的准备进程。页面设计以“画卷”形式开篇,形式独特。

“中国策”集中反映新中国60年的大跨越大发展与当前治国理政的新动态,展示共和国60年辉煌成就。以“对话中国”为题推出系列高端访谈,突出本网重点子专题和独家策划,从不同侧面解读新中国政治、民族、经济建设历程与成就。板块风格庄重沉稳。板块细节也体现了“坐标”概念,横坐标每10年为一个节点,以小图片形式展示每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纵坐标选择主题策划和重点专题。

“中国人”版块以“亲历”和“改变”作为两大关键词,贴近民生。“亲历”栏目通过历史事件当事人以口述的形式,打开珍贵记忆,回顾历史瞬间,其中重点推出独家专访“人民日报老记者亲历开国大典”系列。“改变”栏目推出人民网系列策划“60年我们在改变”,通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角色在生活、工作、社会认同等方方面面的60年变迁,充分显示社会巨变给各阶层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为了缅怀先烈、学习先进人物,“人民英模”、“双百人物”、“感动中国人物”、“共和国公安英烈”等受到广大网友追捧的内容也在这一版块集中体现。

“中国心”集纳了各种互动内容,供网友们同庆同乐,抒发爱国情怀。“我爱你,中国”、“人民网上秀红歌”、“我和我的祖国”网上大赛、“征集60张最美笑脸”等互动内容丰富生动,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给广大网友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中国影”则通过图片报道直观反映国庆庆典进程和共和国发展的历史影像。

3.全媒体手段立体呈现,突出网络互动。

人民网强调以全媒体的方式全方位、全景式报道国庆,宣传新中国60年成就。专题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对不同网络手段的不同表现形式。除文字、图片、音视频外,开设滚动留言区,用好论坛、博客、播客、掘客、手机等互动形态,创新Flash等新技术应用,同时设置了服务专区、资料库等服务内容……此外,在各种互动子栏目中动漫、游戏、征文、接龙等各种互动手段也被大量运用,让网友在轻松愉悦中感受祖国的巨大成就。

互动是网络媒体的灵魂。通过互动,使报道更贴近网友,使网友由被动的受众变成体验者、传播者、参与者、信息生产者,是网络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宣传时需时刻加以注意的命题。人民网的国庆报道,正是以大型互动栏目“我爱你,中国”拉开序幕,其后互动内容不断推新出彩,贯穿报道始终,取得突出的效果。

仅留言互动就在不同阶段推出了不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段的多种形式,如在3月下旬人民网率先推出“我爱你,中国”大型互动栏目[5],除主体的留言版块,还设置了升国旗、献花、宣誓、手机等多种参与形式。9月又推出“展望中国”互动留言[6],页面以Flash形式体现,手拉手的小人剪影寓意新中国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为祖国绘制美好蓝图。

此外还有如视频互动“网上红歌赛”,博客推出的系列征文,“60天评说共和国60年”论坛接龙,“点亮红色中国心”手机互动,互动小游戏:国庆阅兵训练营,图片征集、寄语、征文等,国庆报道中人民网策划组织了近40个不同类型的互动栏目,有征文类,有评选类,有评说类,有展示类,有娱乐性质的,有动漫的,有外文的,也有少数民族文的,互动活动极其广泛,截至10月9日,参与人民网各项互动栏目的网友达7000多万人次。

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突出重点,手段多样

1.设计元素选择既有大国气象也有细腻呈现。

整体设计以华表、彩带、长城、天安门等为设计元素,庄重、辉煌,能够充分代表中国的大国气象。在细节、各版块以及子栏目、子专题的设计上既有统一也兼顾各子栏目具体需求各有特色。整体页面呈现喜庆、热烈、庄重、生动的风格,显示出主流媒体的厚重与品格。

2.Flash等各种新技术应用丰富页面表现,增强网友参与感。

页面兼顾动静结合,既有静态的图片、文字,也有滚动新闻和最新留言滚动、Flash图片闪动,使页面生动活泼。

专题封面采用最新的Flash3D技术实现三维图片展示效果,将三维场景与二维时间轴结合,展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新颖的效果,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吸引了网民的参与热情。Flash应用也体现在图片、互动、页面视觉装饰等各方面。

此外,如以电子书形式制作的《1956年·国庆——一位苏联女教师的中国记忆》,“我和我的祖国”网上DV大赛,“网上晒家乡”拍客征集,“另类武器我来造许愿馆里写心愿”将武器组装小游戏和网友寄语相结合等。

人民网国庆专题充分结合了论坛、博客、留言、手机、掘客、播客、动漫、游戏、征文等各种网络表现手段。其中24小时直播页面和“网民方阵”两个子栏目对页面表达的创新与丰富性有着集中体现。

(1)为把人民网的国庆报道在10月1日推向**,达到最强音,人民网国庆专题在国庆当天浓墨重彩推出连续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直播[7]。10月1日凌晨6时开始,全时段、全景式、全方位地展现国庆盛况,直播于2日早晨6时结束。

打开24小时直播页面,由红旗、华表、天安门构成的画面铺满整个屏幕,Flash营造出礼花绽放的喜庆效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主题庄重、醒目,6秒钟后,画面往上收,展开要闻标题和直播图片,页面气势恢宏、热烈。直播主页除要闻区、文字直播区、图片直播区、视频直播区外,还有“在线同步评”互动区,网友可以通过留言、论坛、博客、手机、掘客、播客等多种渠道及时抒发感想,边看边评,也可以自己发布信息参与“直播”;有“人民网记者在现场”的现场报道区,实时发布国庆前方记者和驻国内外各地记者连线和来稿;有各地庆祝活动及中外贺词专区,有手机网专区等。这个页面是为10月1日这一天专门打造的,一方面,及时、突出地再现庆祝大会和联欢晚会的盛况;另一方面,让网民即时、充分地表达感情。网友观看庆祝大会和联欢晚会即时发来的感想、评论,能同步发布在人民网主页上。另外,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祝福、贺词也以直播的方式发布到人民网主页。

(2)9月28日,人民网国庆专题推出“网民方阵”[8]栏目,将Flash技术和ajax技术相结合,实现网友图片上传和信息即时显示;用互动Flash全方位模拟天安门广场的国庆群众游行,网友可以上传头像、选择方阵、标语口号、道具和背景音乐,提交完毕即可通过电脑屏幕欣赏自己在网民方阵中行进的动画形象。网友能自己创作标语口号,还可以浏览各个方阵的人数、标语、歌曲的排名情况,随时欣赏工人、农民、军人、学生等9类方阵的游行动画。“网民方阵”在各大网站国庆策划中属独创首发。“网民方阵”在10月1日当天占据中文互联网所有国庆互动的焦点,它突出了国庆的喜庆气氛,表达爱国主题,画面十分精美,对网民有极大的感染力,仅一周时间就有2万名网友加入网民方阵。

3.优化用户体验。

为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将整体图片下载过程和动画播放流程结合进行优化处理,使用户在1—2秒内能看到Flash整体效果的执行,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优化用户体验的设计思路在主专题和子专题中都被充分考虑,如“网民方阵”的Flash页面中考虑到客户端显示器尺寸的不同,将整个程序设计成全屏幕伸缩式,对人物的运动进行分层处理,保证各尺寸显示下程序运行不出问题;由于整个动画涉及大面积的运动场景,在整体运行性能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和改进,包括数据提取数量、方阵成员个数、声音文件大小、内存释放等;为确保页面下载速度,人物的横向运动和道具展示,以及人物的颜色及排列均由程序动态生成,将整个程序启动控制在120k左右,优化了用户体验。

20余位省市领导、26位外国驻华大使和98个中国驻外使领馆通过人民网发来贺新中国60年华诞的贺词,在60年专题集中展示,通过专题报道成功搭建权威报道平台,成功打造中外交流的平台和网友互动参与平台。

关注盛典、参与盛事,在充分展示成就建设的同时,人民网国庆专题充分挖掘和关照网友的体验感,让网友不再是单纯的看客,而成为了新中国60年华诞的参与者,新媒体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对人民网国庆专题和24小时直播页面,网友不仅能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国庆报道的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博客、播客、掘客、社区、分享服务以及手机网与其他网友一起对话、交流,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网友上人民网看国庆庆典,想看直播看直播,想玩互动玩互动,有时候一边听着直播解说一边浏览着其他信息,看到兴奋之处上强国论坛发个帖子,数百网友跟着一直往上“顶”,有更系统的想法,写篇评论鼠标轻轻一点发送过去。

作品四:

大国崛起之甲子华诞——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

姚笛、郑杰

责任编辑:周锡生

刊播网站:新华网

首发日期:2009年8月8日

作品网址:http://www.news.cn/politics/60zn/

创新 突破 典范

《大国崛起之甲子华诞——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多媒体专题,是新华网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的主打内容,由一百多个小专题组成,以庆典活动、共和国记忆、解读新中国、记忆新中国、印象新中国、互动60年、60年理论创新为主要板块,以开国创业史、改革辉煌、复兴之路、世界腾飞为脉络,采用多媒体、多终端和全方位、全领域等丰富的表现方式,真实再现了1949—2009年新中国6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发展成就,全面阐述了取得的宝贵经验。

《大国崛起之甲子华诞——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多媒体专题于2009年8月初推出,表现形式又有了许多新的创意,新的突破。编辑将收集来的资料按主题分类聚合成四百多个精彩的内容组块,将同主题文字、图片、视频、评论、互动等内容全部汇集,方便网民回顾浏览。美编则用多媒体的方式、Flash动漫形态全景、立体展现,全面再现了新中国发展壮大之路。

该作品版式上层次分明,内容饱满,突破了网页专题的传统模式;采用31种网络手段,打造了全新的设计效果,顺应了网络受众视觉化的阅读潮流;各分板块精巧简洁,百余个二级专题页面根据内容不同各有特色;整体风格“总览”页面大气恢宏,丰富多彩,冲击力和感染力强;采用Flash动画效果,以“图片切换、律动条纹、文字轮换、遮罩雾化、画墙”等脚本形式,将百余个创意策划多媒体立体交叉融合动感呈现,使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前景跃然显现。

该作品的页面和内容符合网络传播的规律,是同类媒体中策划最早、规模最大、时效最快、内容最全、影响最大、声势最广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集群。设计风格和理念被海内外很多家网站借鉴、参考和效仿,影响意义深远,成为中国新闻网站专题中的一个范本,后来因此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网页设计类三等奖。

思考与练习

1.请在新华网、新浪网各选择一篇网络新闻评论,进行比较分析。

2.请比较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对近期同一新闻热点所做的网络专题。

3.搜索网络媒体新闻访谈的案例,分析其访谈技巧及有关创意。

4.获得今年网页设计类中国新闻奖的网页设计作品有哪些?分析其获奖原因。

[1] 徐剑锋:《浅析网络新闻专题的评价体系》,载《新闻知识》,2010年第1期。

[2] 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3] 金梦玉:《网络新闻务实》,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4]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 详见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151316/index.html。

[6] 详见http://60.people.com.cn/GB/168202/index.html。

[7] 详见http://news.people.com.cn/GB/169985/index.html。

[8] 详见http://fz.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