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评析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与思考能力

字体: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新闻学科的课程体系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近些年由于通识教育的理念自上而下渗透,课程体系更是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更新,不过其中的变化更多只是发生在基础课程层面。不管发生了怎样的调整和更替,就新闻学科而言,其专业类课程还依旧是三大块:一是历史类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史等;二是理论类课程,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广播电视理论、播音与主持理论等;三是业务类课程,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电视摄像、节目制作、播音与主持等。如果不是老师的刻意安排与设计,就新闻学科的特点与课程的性质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似乎无需多加思考,只要照单签收就行了。具体来说,新闻学科的培养目标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而是新闻媒体一线的从业者。所以,对于专业的历史与理论课程的内容,往往只须直接领会和把握就可以了,不必作深一层的追问和思考。对于业务类课程,则是连领会和把握都唯恐不及,更遑论其他。实际上,我们的新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进行的。我们的许多在教师的指挥棒影响下的学生,就是在不加分析无需思考的状态下完成他们的学业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开设新闻评析课程,不惟必要,简直是弥足珍贵。新闻评析中的“评析”二字,强调的是评议与分析,这就说明它不再是记诵之学。学生述而不作,照单签收,根本就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他们必须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积极投入,并且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理论储备,尤其是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的相关内容,才能自主地评析好一篇新闻作品。很显然,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与训练,其分析水平和思考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思考与练习

1.学习新闻评析,价值何在?应该如何学习?

2.请找一篇新闻评论和一篇新闻作品评析文章,比较新闻评论和新闻评析的区别。

[1]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序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董天策:《我国新闻教育的四大缺失》,载《新闻记者》,2005年第9期。

[3] 刘霆昭:《细节的力量——〈坠海漂流18小时的生命奇迹〉评析》,载《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3期。

[4] 陈力丹、赵卓伦:《大胆履行职责 谨慎点名揭露——评通讯〈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载《新闻实践》,2010年第1期。

[5]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页。

[6] 陈信凌:《媒介批评刍议》,载《南昌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7] 转引自周海燕:《大学新闻教育的可为与可能》,载何梓华主编:《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新闻教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