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则新闻作品是否体现了新闻价值,首先就看其是否符合时效性原则。
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要“新”:新鲜,新颖,新奇。
其中,“新奇”包括在显著性范畴之内,而“新鲜、新颖”更多的是指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就是指新闻事实中所包含的因为事实的急剧变化而要求新闻传播媒介尽快报道或传播的那种性质。
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实发生时间的时新”,即有关事实刚刚发生或刚刚被发现;二是指“新闻事实本质上的新颖与新奇”,即受众所欲知的新事实、新变化、新知识、新潮流等;三是指“新闻报道的迅速与及时”,即当新事实、新变化、新知识发生时,新闻传播媒介予以及时传播了,就有新闻价值,否则新闻变成了旧闻,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好的新闻作品,其时效性必然迅速、准确、有力。例如,1998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在抗洪抢险中关于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的报道,就是少有的时效性极强的新闻,其写作特色突出,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时效性原则:
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两千余军民奋力抢险
本报江西九江8月7日16时5分电(记者贺延光) 今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与5号闸之间决堤30米左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九江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本报江西九江8月 7日16时35分电(记者贺延光) 现在洪水已漫到九瑞公路。据悉,决堤时,一些居民还在睡午觉。现在在堤坝上被洪水围困的抢险人员大约上千人。
本报江西九江8月7日17时5分电(记者贺延光) 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有关专家正在查看缺口。专家决定用装满煤炭的船沉底的办法堵缺口。
本报江西九江8月7日17时15分电(记者贺延光) 记者已赶到决口处。汹涌的江水正从30米宽的缺口涌向市区。南京军区两个团正在国家防总、省防总有关专家的指挥下现场抢险。现在有一条100多米长的船无法靠近缺口,抢险队正在想办法。
本报江西九江8月7日17时40分电(记者贺延光) 专家们拟订了三套抢险方案:1.将低洼处的市民转移到安全地带。2.市区内的军队、民兵组成一道防洪线。3.全力以赴堵住缺口。
现在,一条大船装满煤,正由北向南岸靠近,准备堵缺口。
本报江西九江8月7日22时5分电(记者贺延光) 截至记者21时撤离时,决堤口还没有堵上。一条装满煤炭的百米长的大船已横在距决堤口20米处,在其两侧,三条60米长的船已先后沉底。数千军民正在抛石料。水势稍有缓解。
目前,留在决堤处的抢险人员总计有2000多人。防汛指挥部组织抢险人员正在市区的龙开河垒筑第二道防线。
据悉,市中心距决堤处的直线距离约5公里。市区目前还未进水。记者赶回市区时看到,一些店铺还在营业。市民们的情绪较下午平稳了一些。
路上,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市政府已在电视上发出紧急通知,告诫市民,凡家住低于24米水位的住户,要迁到更高的楼上。
本报江西九江8月8日零时15分电(记者贺延光) 记者刚刚与前线指挥人员通话:现在沉船部位上端水流有所减弱,但船下的漏洞水流仍很急,缺口处洪水不见缓解。抗洪军民仍在连夜奋战。
本报江西九江8月8日零时45分电(记者贺延光) 记者刚刚得到消息,从昨天下午4点开始,万余名解放军战士正在龙井河连夜奋战,构筑一道10公里长、5米宽的拦水坝,作为市区的最后防线。至发稿时止,仍有大批军民赶往此地。
这篇稿件可以评点的方面很多,例如,记者的精神、现场报道的魄力、灾害报道的新角度等,我们仅分析它的新闻时效性,即“新鲜、快速、简短”等方面的写作特点。
第一,作者在新闻文体上采用了最能体现时效性与快速报道的基本形式即短讯,又称快讯。此篇新闻作品是由8条快讯组合起来,一气呵成。
第二,为了更明显地突出时间观念,作者选择了滚动报道的方式,并发出“分钟电”。所谓滚动报道,就是以时间为线索,随着时间的前移,层层推进地报道事件的发展。所谓“分钟电”,是指在消息电头的时间处理上,不仅标明了月、日、小时,而且标出了分钟。如上文中8条短讯的电头都明确地标出几时几分。前5条报道是记者在向决口的4号闸处一路奔去以及赶到决口处所发的,水情严重,局势瞬息万变,因此他的发稿频率很快,基本上每半个小时发稿一次。
第三,为了抢在“第一时间”发稿,作者当时用的是口述新闻的方式,编辑部决定原样照发,全稿保持了类似实况转播的氛围,随着记者辗转于现场:九瑞公路上、4号闸前以及九江市区,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从各个角度,对这次决口事件作了“文字现场直播”。
第四,作者的语言凝练、简洁,没有废话,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一条信息,这也非常符合快速报道的特点。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以及编辑在这个突发性事件面前表现出的时效观念以及新闻敏感和勇气,使这篇报道在第一时间里披露了九江大堤决口,抢到了独家新闻,实现了最佳的新闻价值,此稿也最终获1998年中国新闻奖特等奖。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新华网在18分钟后即5月12日14时46分29秒发布消息,央视在15时许便播出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只有32分钟。在经过仅20分钟的准备后,15时20分开始,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取消原有节目,开始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只有52分钟。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已经正式启动了24小时直播,打破了原有的节目板块,形成全天候播出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并以播报、访谈、连线等形式,同时借助画面、图像等手段不间断地向观众提供灾情信息,呈现政府与民众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场景。国内媒体及时公布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深入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鼓舞了斗志,坚定了战胜灾害的信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国际社会也普遍给予好评。